唐朝年號列表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唐太宗李世民為唐朝第二任皇帝,改元貞觀

唐朝中國歷史上由漢族建立的一個朝代,618年唐高祖李淵長安稱帝,建立唐朝。690年武則天代唐稱帝,建立武周。705年武則天退位,唐中宗繼位,恢復唐朝。到907年由朱溫建立的後梁取代為止,歷時290年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唐朝的年號特點有四點:其一,逾年改元和當年改元併存。其二,年號數量多、改元頻繁,約佔中國年號總數的8.23%,是中國古代年號數量較多的朝代之一[註 1]。其三,始創年號編制新方法,從前任帝王年號中各選取一字組合成新的年號,例如「貞元」便由「貞觀」「開元」各取一字組合而成。其四,出現重複使用的年號,例如唐高宗和唐肅宗各自使用「上元」年號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唐朝改元的原因,主要有新君繼位、祥瑞、祭祀、祈福消災、重大政治事件等等幾種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比如武則天的光宅、永昌、天授、如意、神功,充滿了吉利祥瑞的語意;長壽、延載、天冊萬歲、萬歲登封、萬歲通天、久視、長安,反映了武則天晚年渴望長壽的強烈心理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唐朝有不少的州縣以年號來命名,比如武德縣(619年由安昌縣改置)、乾封縣(666年由博城縣改置)、天寶縣(744年由番禾縣改置)等等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唐朝22任皇帝當中,使用的年號最多、改元最為頻繁的是唐高宗武則天:唐高宗在位33年,使用了14個年號;武則天稱帝15年,使用了14個年號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幾乎每年更換一次,甚至有一年內更改兩次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如果把太后臨朝稱制期間計入,則使用了20個年號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武則天還依照周曆更改正朔,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為臘月,正月為一月,沿用到久視元年十月就恢復成舊正朔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下表列出唐朝包括武周使用的76個年號,以及預定啟用但後來取消的通乾、永新2個年號。年號釋義以段勇、何磊、王曉、劉新方四位學者的論文研究為主。各年號的使用時間出自劉昫舊唐書》、歐陽脩新唐書》以及司馬光資治通鑑》。

唐朝年號[编辑]

唐朝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
(西曆)
停用日期
(西曆)
使用時間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武德 高祖
李淵
元年五月二十日
(618年6月18日)
九年十二月三十日
(627年1月22日)
8年
又7個月
又10日
新君即位 武,繼承;德,德政
接續繼承古聖賢王德政善政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武德九年八月九日唐太宗繼位[註 2]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3][5]
貞觀 太宗
李世民
元年正月一日
(627年1月23日)
二十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650年2月6日)
23年 新君即位 貞,正常;觀,諦視
以正道示人,以正道示天下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宋代避諱宋仁宗的名字,多稱「真觀」或「正觀」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一日唐高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6]
永徽 高宗
李治
元年正月一日
(650年2月7日)
七年正月六日
(656年2月6日)
6年
又6日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永,長;徽,善
永久長遠之善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7]
顯慶 元年正月七日
(656年2月7日)
六年二月二十九日
(661年4月3日)
5年
又1個月
又23日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中宗的名字,多稱「明慶」或「光慶」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8]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9]
龍朔 元年二月三十日[註 3]
(661年4月4日)
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64年2月1日)
2年
又10個月
又1日
祥瑞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11]
麟德 元年正月一日[註 4]
(664年2月2日)
三年正月四日
(666年2月13日)
2年
又4日
祥瑞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1][12]
乾封 元年正月五日
(666年2月14日)
三年二月十一日
(668年3月28日)
2年
又11個月
又26日
祭祀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2][13]
總章 元年二月十二日[註 5]
(668年3月29日)
三年二月三十日
(670年3月26日)
2年
又19日
重大政治事件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17]
咸亨 元年三月一日
(670年3月27日)
五年八月十四日
(674年9月19日)
4年
又5個月
又14日
祈福消災 咸,皆悉;亨,嘉美
天地調和,萬物欣欣向榮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7][18]
上元 元年八月十五日
(674年9月20日)
三年十一月七日
(676年12月17日)
2年
又2個月
又22日
祈福消災 期望上元天官的賜福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8][19]
儀鳳 元年十一月八日[註 6]
(676年12月18日)
四年六月二日
(679年7月14日)
2年
又6個月
又24日
祥瑞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9][21]
通乾 未正式使用 預定於儀鳳四年正月一日啟用,然而未及正式改元即被取消。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22][23]
調露 元年六月三日
(679年7月15日)
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680年9月20日)
1年
又2個月
又20日
祈福消災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21][24]
永隆 元年八月二十三日
(680年9月21日)
二年九月二十九日
(681年11月14日)
1年
又1個月
又7日
重大政治事件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永崇」[8]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24][25]
開耀 元年九月三十日[註 7]
(681年11月15日)
二年二月十八日
(682年4月1日)
5個月
又19日
祈福消災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25][29]
永淳 元年二月十九日[註 8]
(682年4月2日)
二年十二月三日
(683年12月26日)
1年
又9個月
又14日
重大政治事件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29][31]
弘道 元年十二月四日[註 9]
(683年12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684年1月22日)
27日 光宣道化,弘揚道教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弘道元年十二月十一日唐中宗繼位[註 10]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31][35]
嗣聖 中宗
李顯
元年正月一日[註 11]
(684年1月23日)
元年二月六日
(684年2月26日)
1個月
又6日
新君即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35][37]
文明 睿宗
李旦
元年二月七日[註 12]
(684年2月27日)
元年九月五日
(684年10月18日)
6個月
又29日
新君即位 光照四方,君臨天下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37][39]
光宅 元年九月六日[註 13]
(684年10月19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685年2月8日)
3個月
又25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39][41]
垂拱 元年正月一日
(685年2月9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689年1月26日)
4年 帝王無為而治的治國理念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1][42]
永昌 元年正月一日
(689年1月27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
(689年12月17日)
10個月 祥瑞、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更改曆法,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一日為載初元年正月一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2][43]
載初 元年正月一日
(689年12月18日)
元年九月八日
(690年10月15日)
10個月
又8日
祭祀、重大政治事件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3][44]
武周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
(西曆)
停用日期
(西曆)
使用時間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天授 則天帝
武曌
元年九月九日
(690年10月16日)
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692年4月21日)
1年
又6個月
又22日
新君即位 上天授予君權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改國號為周[註 14]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4][45]
如意 元年四月一日
(692年4月22日)
元年九月九日
(692年10月22日)
5個月
又9日
祈福消災 對天授以來內外諸事均感如意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5][46]
長壽 元年九月十日[註 15]
(692年10月23日)
三年五月十日
(694年6月8日)
1年
又8個月
又1日
祈福消災 祈求健康長壽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6][48]
延載 元年五月十一日[註 16]
(694年6月9日)
元年十月三十日
(694年11月22日)
5個月
又19日
延續武周皇祚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48][50]
證聖 元年正月一日[註 17]
(694年11月23日)
元年九月八日
(695年10月21日)
10個月
又8日
重大政治事件 佛教用語,意為證入聖果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0][52]
天冊萬歲 元年九月九日[註 18]
(695年10月22日)
二年臘月十日
(696年1月19日)
3個月 仰仗佛法庇護,武周皇祚國運長久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2][54]
萬歲登封 元年臘月十一日
(696年1月20日)
元年三月十五日
(696年4月21日)
3個月
又5日
祭祀 萬歲,武則天;登封,在嵩山舉行封禪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4][55]
萬歲通天 元年三月十六日[註 19]
(696年4月22日)
二年九月八日
(697年9月28日)
1年
又5個月
又23日
祭祀 武則天祚求上天庇佑、風調雨順、社會安寧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5][58]
神功 元年九月九日[註 20]
(697年9月29日)
元年閏十月三十日
(697年12月19日)
2個月
又22日
重大政治事件 平定契丹之亂係天助所致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58][60]
聖曆 元年正月一日
(697年12月20日)
三年五月四日
(700年5月26日)
2年
又5個月
又4日
祭祀 永享太平盛世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以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0][61]
久視 元年五月五日
(700年5月27日)
二年正月十二日
(701年2月24日)
8個月
又8日
祈福消災 對長生長壽的追求與嚮往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久視元年十月起恢復以寅月為歲首[61]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1][62]
大足 元年正月十三日[註 21]
(701年2月25日)
元年十月二日
(701年11月6日)
8個月
又19日
祥瑞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2][64]
長安 元年十月三日[註 22]
(701年11月7日)
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05年1月29日)
3年
又2個月
又27日
祈福消災 削弱武氏勢力,鞏固太子地位,以達長治久安的目地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4][66]
神龍 元年正月一日[註 23]
(705年1月30日)
三年九月四日
(707年10月4日)
2年
又8個月
又4日
以神龍比喻自己是真龍天子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五日唐中宗繼位。二月四日,復國號為唐[註 24]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66][70]
(續)唐朝年號
年號 君主 啟用日期
(西曆)
停用日期
(西曆)
使用時間 改元原因 年號含義 備註 來源
景龍 中宗
李顯
元年九月五日
(707年10月5日)
四年六月三日
(710年7月4日)
2年
又8個月
又28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0][71]
唐隆 殤帝
李重茂
元年六月四日
(710年7月5日)
元年七月十九日
(710年8月18日)
1個月
又16日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唐代避諱唐玄宗的名字,多稱「唐元」、「唐興」或「唐安」[72]
唐隆元年六月七日唐殤帝繼位,六月二十四日唐睿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1][73]
景雲 睿宗
李旦
元年七月二十日
(710年8月19日)
三年正月十八日
(712年2月29日)
1年
又5個月
又28日
新君即位、祥瑞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3][74]
太極 元年正月十九日
(712年3月1日)
元年五月二日
(712年6月10日)
3個月
又13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4][75]
延和 元年五月三日
(712年6月11日)
元年八月六日
(712年9月11日)
3個月
又4日
延和元年八月三日唐玄宗繼位[註 25]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5][77]
先天 玄宗
李隆基
元年八月七日
(712年9月12日)
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713年12月21日)
1年
又3個月
又23日
新君即位 先天,先於天象
在天象尚未出現變化前,採取措施預防,則不違背天意,順乎人意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7][78]
開元 元年十二月一日
(713年12月22日)
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42年2月9日)
28年
又1個月
開闢新紀元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8][79]
天寶 元年正月一日
(742年2月10日)
十五載八月十五日
(756年9月13日)
14年
又8個月
又15日
祥瑞 天,上天;寶,靈符
皇帝受命於天的符命之書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天寶三年正月一日起改「年」為「載」。
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二日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改元,在成都的唐玄宗得知太子己經繼位,於八月十六日退位為太上皇。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79][80]
至德 肅宗
李亨
元載七月十二日
(756年8月12日)
三載二月四日
(758年3月17日)
1年
又7個月
又22日
新君即位 稱「年」為「載」。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80][81]
乾元 元年二月五日[註 26]
(758年3月18日)
三年閏四月十八日
(760年6月6日)
2年
又3個月
又14日
重大政治事件 整頓乾坤、再造天下自許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乾元元年二月五日起復「載」為「年」。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81][83]
上元 元年閏四月十九日[註 27]
(760年6月7日)
二年九月二十日
(761年10月22日)
1年
又5個月
又2日
祈福消災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號,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83][85]
寶應 元年四月十五日[註 28]
(762年5月14日)
二年七月十日
(763年8月23日)
2年
又2個月
又25日
祥瑞 寶應元年四月十五日起恢復寅正,四月二十日唐代宗繼位[註 29]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89][90]
廣德 代宗
李豫
元年七月十一日[註 30]
(763年8月24日)
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65年1月25日)
1年
又5個月
又19日
新君即位 廣先聖之德,施李唐之德政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0][92]
永泰 元年正月一日[註 31]
(765年1月26日)
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766年12月17日)
1年
又11個月
又11日
祈福消災 立大中之道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2][94]
大曆 元年十一月十二日[註 32]
(766年12月18日)
十四年十二月三十日
(780年2月10日)
13年
又1個月
又18日
大力革新,行匡救治世之法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大曆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唐德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4][96]
建中 德宗
李适
元年正月一日
(780年2月11日)
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4年1月26日)
4年 新君即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6][97]
興元 元年正月一日
(784年1月2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785年2月13日)
1年 重大政治事件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7][98]
貞元 元年正月一日
(785年2月14日)
二十一年八月四日
(805年8月31日)
20年
又7個月
又4日
從年號「貞觀」「開元」各取一字[99]
貞正守一,致世太平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唐順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98][100]
永貞 順宗
李誦
元年八月五日
(805年9月1日)
二年正月一日
(806年1月24日)
4個月
又27日
新君即位 永,長;貞,正
長享正命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永貞元年八月九日唐憲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00][101]
元和 憲宗
李純
元年正月二日
(806年1月25日)
十六年正月三日
(821年2月8日)
15年
又2日
新君即位 元和十五年閏正月三日唐穆宗繼位[註 33]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01][104]
永新 穆宗
李恒
啟用當天廢除 於元和十五年二月五日啟用,但不久即被取消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105]
長慶 元年正月四日
(821年2月9日)
五年正月六日
(824年1月28日)
4年
又3日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長慶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唐敬宗繼位[註 34]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04][107]
寶曆 敬宗
李湛
元年正月七日
(825年1月29日)
三年二月十二日
(827年3月13日)
2年
又1個月
又6日
新君即位 寶曆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唐文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07][108]
大和 文宗
李昂
元年二月十三日[註 35]
(827年3月14日)
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36年1月21日)
8年
又10個月
又17日
新君即位 唐代文獻皆作「太和」[110]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08][111]
開成 元年正月一日
(836年1月22日)
六年正月八日
(841年2月3日)
5年
又8日
開成五年正月十四日唐武宗繼位[註 36]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11][113][114]
會昌 武宗
李炎
元年正月九日[註 37]
(841年2月4日)
七年正月十六日
(847年2月6日)
6年
又8日
新君即位 會昌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唐宣宗繼位[註 38]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14][119]
大中 宣宗
李忱
元年正月十七日[註 39]
(847年2月6日)
十四年十一月一日
(860年12月16日)
13年
又9個月
又14日
新君即位 大中十三年八月十三日唐懿宗繼位[註 40]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19][122][123]
咸通 懿宗
李漼
元年十一月二日[註 41]
(860年12月17日)
十五年十一月四日
(874年12月16日)
14年
又3日
新君即位、祈福消災 選自唐宣宗所制《泰邊陲樂曲詞》「海岳晏咸通」之句[125]
宣揚繼承皇位出自唐宣宗之意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咸通十四年七月十九日唐僖宗繼位[註 42]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23][127][128]
乾符 僖宗
李儇
元年十一月五日
(874年12月17日)
六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0年2月13日)
5年
又1個月
又25日
新君即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28][129]
廣明 元年正月一日
(880年2月14日)
二年七月十日
(881年8月8日)
1年
又6個月
又10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29][130]
中和 元年七月十一日
(881年8月9日)
五年三月十三日
(885年4月1日)
3年
又8個月
又23日
重大政治事件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0][131]
光啟 元年三月十四日
(885年4月2日)
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888年4月6日)
2年
又11個月
又8日
重大政治事件 希望開啟新紀元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1][132]
文德 元年二月二十二日[註 43]
(888年4月7日)
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889年2月3日)
10個月
又8日
重大政治事件 文德元年三月八日唐昭宗繼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2][134]
龍紀 昭宗
李曄
元年正月一日
(889年2月4日)
元年十二月三十日
(890年1月24日)
1年 新君即位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4][135]
大順 元年正月一日
(890年1月25日)
三年正月二十日
(892年2月21日)
2年
又20日
祈福消災 祈禱恢復有序的君臣關係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5][136]
景福 正年正月二十一日[註 44]
(892年2月22日)
二年十二月三十日
(894年2月9日)
1年
又11個月
又10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6][138]
乾寧 元年正月一日
(894年2月10日)
五年八月二十六日
(898年9月15日)
4年
又8個月
又26日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8][139]
光化 元年八月二十七日
(898年9月16日)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901年5月15日)
2年
又8個月
又28日
重大政治事件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39][140]
天復 元年四月二十五日[註 45]
(901年5月16日)
四年閏四月十日[註 46]
(904年5月27日)
3年
又15日
祈福消災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40][143]
天祐 元年閏四月十一日
(904年5月28日)
四年四月二十一日[註 47]
(907年6月4日)
3年
又11日
祈福消災 祈求上天保佑即將滅亡的唐朝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 天祐元年八月十五日唐哀帝李柷繼位。
天祐四年三月二十七日唐哀帝禪位於朱溫;四月十八日朱溫稱帝,四月二十二日改年號為開平元年,建立後梁。
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143][144][145]

年號相關[编辑]

類別 名稱
歷史 貞觀之治永徽之政神龍政變唐隆政變開元盛世天寶之亂永貞革新永貞內禪元和中興甘露之變會昌法難大中之治
人物 貞觀十八學士開元十八學士開元三大士大曆十才子
文化 大曆體元和詩風元和體
古籍 貞觀政要》、《永徽律》、《麟德曆》(又名《儀鳳曆》)、《開元占經》、《開元廣濟方》、《開元雜報》、《開元禮》、《開元天寶遺事》、《開元釋教錄》、《貞元釋教錄》、《元和郡縣圖志》、《元和姓纂
建築 開元寺
文物 景雲鐘開成石經唐中和銅鐘
錢幣 乾封泉寶乾元重寶建中通寶會昌開元咸通玄寶
地域 貞觀十道開元十五道
政區 武德縣武德縣乾封縣乾封縣登封縣天寶縣至德縣乾元縣上元縣興元府寶應縣永泰縣大曆縣乾符縣
影音 貞觀之治》、《貞觀長歌》、《貞觀盛事》、《貞觀朝聖

註釋[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唐朝年號列表"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唐朝年號列表.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如果將西漢及東漢分開計算,則唐朝是中國古代年號最多的朝代;如果將西漢及東漢合併計算,則唐朝是中國古代年號排行第二多的朝代。
  2. 《舊唐書》作八月癸亥(八日)繼位[1];《新唐書》作八月甲子(九日)繼位[2];《資治通鑑》作八月癸亥(八日)唐高宗禪位,甲子(九日)唐太宗繼位[3]
  3. 《中國歷代年號考》作起於三月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舊唐書》作起於三月丙申(一日)[10]
  4. 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紀元鈔》作龍朔四年六月一日改元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與史書相差半年。
  5. 總章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唐會要》作二月二十九日改元[14];《新唐書》及《資治通鑑》作三月庚寅(六日)改元[15][16]
  6. 《唐會要》作十一月三日改元[20]
  7. 《舊唐書》及《資治通鑑》作十月乙丑(?)改元[26][27];《唐會要》作十月六日改元[28]
  8. 《唐會要》作二月十三日改元[30]
  9. 《舊唐書》作十二月己酉(?)改元[32]
  10. 《舊唐書》作十二月丁巳(四日)繼位[33],《唐會要》作十二月六日繼位[34]
  11. 《新唐書》作正月癸未(?)改元[36]
  12. 《資治通鑑》作二月壬子(?)改元[38]
  13. 《唐會要》作九月五日改元[40]
  14. 武則天改夏曆十一月為正月,夏曆十二月為臘月,夏曆正月為一月[43]
  15. 《唐會要》作九月九日改元[47]
  16. 《唐會要》作五月十日改元[49]
  17. 《唐會要》作三月一日改元[51]
  18. 《唐會要》作九月二十九日改元[53]
  19. 《舊唐書》作四月改元[56],《唐會要》作四月一日改元[57]
  20. 《資治通鑑》作九月壬辰(?)改元[59]
  21. 《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63]
  22. 《唐會要》作十月二十三日改元[65]
  23. 《新唐書》作正月甲辰(二十三日)改元[67],《唐會要》作正月五日改元[68]
  24. 《唐會要》作正月二十四日繼位,二月五日復國號為唐[69]
  25. 《唐會要》作七月五日繼位[76]
  26. 《唐會要》作三月五日改元[82]
  27. 《唐會要》作閏四月九日改元[84]
  28. 《舊唐書》、《新唐書》作四月乙丑(十六日)改元[86][87]
  29. 《唐會要》作四月二十一日繼位[88]
  30. 《唐會要》作七月二十日改元[91]
  31. 永泰年號啟用時間以《舊唐書》為準脚本错误:没有“Footnotes”这个模块。;《資治通鑑》作正月癸卯(十一日)改元[93]
  32. 《唐會要》作十月十二日改元[95]
  33. 《唐會要》作正月繼位[102];《舊唐書》作正月丙午(?)繼位[103]
  34. 《舊唐書》作正月癸酉(二十三日)繼位[106]
  35. 《舊唐書》缺「二月」二字[109]
  36. 《新唐書》作正月辛巳(四日)繼位[112]
  37. 《舊唐書》作正月庚戌(?)改元[115]
  38. 《舊唐書》作三月二日繼位[116];《新唐書》作三月甲子(二十三日)繼位[117];《唐會要》作三月二十二日繼位[118]
  39. 《舊唐書》作正月戊申(十一日)改元[120]
  40. 《新唐書》作八月癸巳(十日)繼位[121]
  41. 《舊唐書》作十一月丁丑(?)改元[124]
  42. 《舊唐書》作七月二十日繼位[126]
  43. 《舊唐書》作二月戊子(二十日)改元[133]
  44. 《舊唐書》作正月丙午朔(一日)改元[137]
  45. 《舊唐書》作四月甲戌(二十二日)改元[141];《新唐書》作四月丙子(二十四日)改元[142]
  46. 蜀王王建使用至天復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晉王李克用使用至天復七年四月,岐王李貞茂使用至天復二十二年。
  47. 吳王楊渥、楊隆演使用至天祐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日,晉王李存勗使用至天祐二十年四月二十四日,岐王李貞茂使用至天祐二十一年。

This article "唐朝年號列表"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唐朝年號列表.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參考資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唐朝年號列表"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唐朝年號列表.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高祖傳位於皇太子,太宗即位於東宮顯德殿。 
  2.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 〔武德九年〕八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東宮顯德殿。……貞觀元年正月乙酉,改元。 
  3. 3.0 3.1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1. 〔武德九年八月〕癸亥,制傳位於太子;太子固辭,不許。甲子,太宗即皇帝位於東宮顯德殿,赦天下。 
  4.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義寧二年五月〕甲子,高祖即皇帝位於太極殿,命刑部尚書蕭造兼太尉,告於南郊,大赦天下,改隋義寧二年為唐武德元年。 
  5. 5.0 5.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 貞觀元年春正月乙酉,改元。 
  6. 6.0 6.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貞觀二十三年〕六月甲戌朔,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永徽元年春正月辛丑朔,上不受朝,詔改元。 
  7. 7.0 7.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永徽七年正月〕壬申,大赦,改元為顯慶。 
  8. 8.0 8.1 顧炎武.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3. 唐中宗諱顯,玄宗諱隆基,唐人凡追稱高宗顯慶年號多云「明慶」,永隆年號多云「永崇」。 
  9. 9.0 9.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龍朔元年〕二月乙未,改元,赦洛州。 
  10.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 
  11. 11.0 1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龍朔三年〕十二月庚子,詔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麟德元年。 
  12. 12.0 12.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麟德三年正月〕壬申,御朝覲壇受朝賀。改麟德三年為乾封元年。 
  13. 13.0 13.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乾封三年二月〕丙寅,以明堂制度歷代不同,漢、魏以還,彌更訛舛,遂增損古今,新制其圖。下詔大赦,改元為總章元年。 
  14.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乾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改為總章。 
  15.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總章元年〕三月庚寅,大赦,改元。 
  16.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1. 〔總章元年〕朝廷議明堂制度略定,三月,庚寅,赦天下,改元。 
  17. 17.0 17.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總章三年〕三月甲戌朔,大赦天下,改元為咸亨元年。 
  18. 18.0 18.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咸亨五年〕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聖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為文德聖皇后。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改咸亨五年為上元元年,大赦。 
  19. 19.0 19.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上元三年十一月〕壬申,以陳州言鳳凰見於宛丘,改上元三年曰儀鳳元年,大赦。 
  20.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上元三年十一月三日,改為儀鳳。 
  21. 21.0 2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儀鳳四年〕六月辛亥,制大赦天下,改儀鳳四年為調露元年。 
  22.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儀鳳三年四月〕戊申,大赦,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十二月,詔停明年「通乾」之號,以反語不善故也。 
  23.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儀鳳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敕改來年正月一日為通乾元年,十二月十日敕停不行。 
  24. 24.0 2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調露二年八月〕乙丑,立英王哲為皇太子。改調露二年為永隆元年,赦天下,大酺三日。 
  25. 25.0 25.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開耀元年九月〕乙丑,改元,赦定襄軍及諸道緣征官吏兵募。 
  2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永隆二年〕冬十月丙寅朔,日有蝕之。乙丑,改永隆二年為開耀元年。 
  27.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2. 〔開耀元年九月〕壬戌,裴行儉等獻定襄之俘。乙丑,改元。 
  28.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永隆二年十月六日,改為開耀。 
  29. 29.0 29.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5. 〔永淳元年〕二月癸未,以太子誕皇孫滿月,大赦。改開耀二年為永淳元年,大酺三日。 
  30.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開耀二年二月十三日,改為永淳。 
  31. 31.0 31.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改元,大赦。是夕,皇帝崩于貞觀殿,年五十六。 
  32.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永淳二年〕十二月己酉,詔改永淳二年為弘道元年。 
  33.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顯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 
  34.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弘道元年十二月六日,即位。 
  35. 35.0 35.1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3. 〔弘道元年十二月〕甲子,中宗即位,尊天后為皇太后,政事咸取決焉。……〔光宅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聖,赦天下。 
  36.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正月癸未,改元嗣聖。 
  37. 37.0 37.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嗣聖元年二月〕己未,立豫王輪為皇帝,令居於別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 
  38.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3. 〔文明元年二月〕壬子,以永平郡王成器為皇太子,睿宗之長子也。赦天下,改元文明。 
  39. 39.0 39.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光宅元年〕九月甲寅,大赦,改元。 
  40.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文明元年九月五日,改為光宅。 
  41. 41.0 41.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垂拱元年正月丁未,大赦,改元。 
  42. 42.0 42.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永昌元年正月乙卯,享于萬象神宮,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43. 43.0 43.1 43.2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4. 〔天授元年〕十一月,庚辰朔,日南至。太后享萬象神宮,赦天下。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為載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為臘月,夏正月為一月。 
  44. 44.0 4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號為周。改元為天授,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酉,加尊號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 
  45. 45.0 45.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長壽元年〕四月丙申朔,日有食之。大赦,改元如意。 
  46. 46.0 46.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長壽元年九月〕庚子,大赦,改元。 
  47.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如意元年九月九日,改為長壽。 
  48. 48.0 48.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延載元年〕五月甲午,加號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49.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長壽三年五月十日,改為延載。 
  50. 50.0 50.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天冊萬歲元年正月辛巳,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改元證聖。 
  51.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延載二年三月一日,改為證聖。 
  52. 52.0 52.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天冊萬歲〕九月甲寅,祀南郊。加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53.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證聖元年九月二十九日,改為天冊萬歲。 
  54. 54.0 54.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萬歲通天元年臘月甲戌,如神岳。甲申,封于神岳。改元曰萬歲登封。 
  55. 55.0 55.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萬歲通天元年三月〕丁巳,復作明堂,改曰通天宮。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5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萬歲登封〕夏四月,親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為萬歲通天,大酺七日。 
  57.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萬歲登封元年四月一日,改為萬歲通天。 
  58. 58.0 58.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神功元年〕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賜酺七日。 
  59.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6. 〔神功元年〕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宮,大赦,改元。 
  60. 60.0 60.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聖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賜酺九日。 
  61. 61.0 61.1 61.2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聖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復,大赦天下,改元為久視,停金輪等尊號,大酺五日。……冬十月甲寅,復舊正朔,改一月為正月,仍以為歲首,正月依舊為十一月,大赦天下。 
  62. 62.0 62.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長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 
  63.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64. 64.0 64.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長安元年〕十月壬寅,如京師。辛酉,大赦,改元。 
  65.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3. 大足元年十月二十三日,改為長安。 
  66. 66.0 66.1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7. 神龍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考異》曰:《新紀》:「長安五年,正月,壬午,大赦;甲子,太子監國,改元。」按《則天實錄》:「神龍元年,正月,壬午朔,大赦,改元。」《舊紀》、《唐曆》、《統紀》、《會要》皆同。《紀年通譜》亦以神龍為武后年號,中宗因之。《新紀》誤也。〉……丙午,中宗即位,赦天下。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8. 〔神龍元年二月〕甲寅,復國號曰唐。 
  67.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 神龍元年正月,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甲辰,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 
  68.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久視二年正月五日,改為大足。 
  69.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神龍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即位於通天宮端扆殿。二月五日,國號依舊稱大唐。 
  70. 70.0 70.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7. 〔神龍三年九月〕庚子,上皇帝尊號曰應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聖,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龍。 
  71. 71.0 7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7. 〔景龍四年六月〕甲申,發喪於太極殿,宣遺制。皇太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唐隆。……丁亥,皇太子即帝位于柩前,時年十六。 
  72. 鍾淵映.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玉海》云:「或曰唐元、唐興、唐安。」蓋開元、天寶之間避諱改稱者,而《唐會要》、《唐大詔令》皆書唐隆。 
  73. 73.0 73.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7. 〔景龍四年六月〕甲辰,……少帝遜于別宮。是日即皇帝位,……己巳,冊平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改元為景雲。 
  74. 74.0 7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7. 〔景雲三年正月〕己丑,大赦天下,改元為太極。 
  75. 75.0 75.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7. 〔太極元年〕五月戊寅,親祀北郊。辛未,大赦天下,改元為延和。 
  76.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延和元年七月五日,即位。 
  77. 77.0 77.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延和元年〕八月庚子,帝傳位於皇太子,自稱太上皇帝,……甲辰,大赦天下,改元為先天。 
  78. 78.0 78.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先天二年〕十二月庚寅朔,大赦天下,改元為開元。 
  79. 79.0 79.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9. 天寶元年春正月丁未朔,大赦天下,改元。……〔天寶〕三載正月丙辰朔,改年為載。……〔天寶十五載〕八月癸未朔,御蜀都府衙。……癸巳,靈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靈武冊稱上皇,詔稱誥。 
  80. 80.0 80.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0. 〔至德元載七月〕甲子,上即皇帝位於靈武。……下制曰:「……乃以七月甲子,即皇帝位於靈武。敬崇徽號,上尊聖皇曰上皇天帝,所司擇日昭告上帝。朕以薄德,謬當重位,既展承天之禮,宜覃率士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元曰至德。……」 
  81. 81.0 8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0. 〔至德三載二月〕丁未,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至德三載為乾元元年。 
  82.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83. 83.0 83.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0. 〔乾元三年閏四月〕己卯,以星文變異,上御明鳳門,大赦天下,改乾元為上元。 
  84.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至德三載三月五日,改為乾元。 
  85.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22. 〔上元二年九月〕壬寅,制去尊號,但稱皇帝;去年號,但稱元年;以建子月為歲首,月皆以所建為數。 
  8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0. 乙丑,詔皇太子監國。又曰:「上天降寶,獻自楚州,因以體元,葉乎五紀。其元年宜改為寶應,建巳月為四月,餘月並依常數,仍依舊以正月一日為歲首。」 
  87.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6. 〔寶應元年四月〕乙丑,皇太子監國。大赦,改元年為寶應元年,復以正月為歲首,建巳月為四月。 
  88.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寶應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即位。 
  89.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22. 〔寶應元年四月〕甲子,制改元;復以建寅為正月,月數皆如其舊;赦天下。……己巳,代宗即位。 
  90. 90.0 90.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1. 〔寶應二年七月〕壬子,御宣政殿宣制,改元曰廣德,大赦天下,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 
  91.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寶應二年七月二十日,改為廣德。 
  92. 92.0 92.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1. 永泰元年正月癸巳朔,制曰:「……今將大振綱維,益明懲勸,肇舉改元之典,弘敷在宥之澤,可大赦天下,改廣德三年為永泰元年。」 
  93.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23. 〔永泰元年〕春,正月,癸卯朔,改元;赦天下。 
  94. 94.0 9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1. 〔永泰二年十一月〕甲子,日長至,上御含元殿,下制大赦天下,改永泰二年為大曆元年。 
  95.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永泰二年十月十二日,改為大曆。 
  96. 96.0 96.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2. 大曆十四年五月辛酉,代宗崩。癸亥,即位於太極殿。……建中元年春正月丁卯朔,御含元殿,改元建中。 
  97. 97.0 97.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2. 興元元年春正月癸酉朔,上在奉天行宮受朝賀。詔曰:「……可大赦天下,改建中五年為興元元年。……」 
  98. 98.0 98.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2. 貞元元年正月丁酉朔,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宣制大赦天下,改元貞元。 
  99. 洪邁.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6. 唐德宗以建中、興元之亂,思太宗貞觀、明皇開元為不可跂及,故改年為貞元,各取一字以法象之。 
  100. 100.0 100.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4.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癸巳,德宗崩,丙申,即位於太極殿。……〔八月〕辛丑,誥:「有天下傳歸於子,前王之制也。……宜以今月九日冊皇帝于宣政殿。國有大命,恩俾惟新,宜因紀元之慶,用覃在宥之澤。宜改貞元二十一年為永貞元年。……」 
  101. 101.0 10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4. 〔貞元二十一年〕八月丁酉朔,受內禪。乙巳,即皇帝位於宣政殿。……元和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帝率群臣于興慶宮奉上太上皇號曰應乾聖壽太上皇。丁卯,御含元殿受朝賀。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改元曰元和。 
  102.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 〔元和〕十五年正月,即位。 
  103.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6.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丙午,即皇帝位於太極殿東序。 
  104. 104.0 104.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元和〕十五年正月庚子,憲宗崩,……閏月丙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長慶元年正月……辛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05. 顧方肅.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以元和十五年少帝即位,二月五日改號為永新元年…… 
  10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7上. 〔長慶〕四年正月壬申,穆宗崩。癸酉,皇太子即位柩前,時年十六。 
  107. 107.0 107.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長慶〕四年正月,穆宗崩。……丙子,皇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極殿。……寶曆元年正月……辛亥,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08. 108.0 108.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寶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乙巳,江王即皇帝位于宣政殿。……大和元年二月乙巳,大赦,改元。 
  109.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7上.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乙巳,御丹鳳樓,大赦,改元大和。 
  110. 錢大昕.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42. 太和元年 「太」當作「大」。予見唐石刻書文宗年號皆是「大」字,與魏明帝、晉海西公、後魏孝文、吳楊溥稱太和者各別。今刊本新舊史皆誤為太矣。 
  111. 111.0 11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7下. 開成元年正月辛丑朔,帝常服御宣政殿受賀,遂宣詔大赦天下,改元開成。 
  112.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開成五年正月〕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13.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8上. 〔開成五年正月〕四日,文宗崩,宣遺詔:皇太弟宜於柩前即皇帝位,宰相楊嗣復攝塚宰。十四日,受冊于正殿,時年二十七。 
  114. 114.0 114.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會昌元年正月……辛巳,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15.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8上. 會昌元年正月壬寅朔。庚戌,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樓,大赦,改元。 
  11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8下. 會昌六年三月一日,開宗疾篤,遺詔立為皇太叔,權勾當軍國政事。翌日,柩前即帝位,改今名,時年三十七。 
  117.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會昌六年〕三月甲子,即皇帝位于柩前。 
  118. 王溥.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 會昌六年丙寅三月二十一日,武宗不豫,立皇太叔,勾當軍國政事。翌日,卽位,改名忱。 
  119. 119.0 119.1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48. 〔會昌六年三月〕甲子,上崩。以李德裕攝冢宰。丁卯,宣宗即位。……大中元年春,正月,甲寅,上祀圜丘,赦天下,改元。 
  120.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8下. 大中元年春正月戊戌朔,……戊申,皇帝有事于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12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大中十三年八月〕癸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22.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上. 大中十三年八月七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子監國,改今名。十三日,柩前即帝位,年二十七。 
  123. 123.0 123.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子,朝享于太廟。丁丑,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 
  124.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上. 〔咸通元年〕十一月丙午朔。丁未,上有事於郊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 
  125.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上. 宣宗制《泰邊陲樂曲詞》有「海岳晏咸通」之句。又大中末,京城小兒疊布漬水,紐之向日,謂之拔暈。帝果以鄆王即大位,以咸通為年號。 
  126.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大漸。其月十八日,制曰……是日,懿宗崩。二十日,即皇帝位於柩前,時年十二。 
  127.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8. 咸通十四年七月,懿宗疾大漸,左右神策護軍中尉劉行深、韓文約立普王為皇太子。辛巳,即皇帝位于柩前。 
  128. 128.0 128.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乾符元年〕十一月丙戌朔。庚寅,上有事於宗廟,禮畢,御丹鳳門,大赦,改元為乾符。 
  129. 129.0 129.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廣明元年春正月乙卯朔,上御宣政殿,制曰:「……可改乾符七年為廣明元年。……」 
  130. 130.0 130.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中和元年〕七月丁未朔。乙卯,車駕至西蜀。丁巳,御成都府廨,改廣明二年為中和元年,大赦天下。 
  131. 131.0 131.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光啟元年〕三月丙辰朔。丁卯,車駕至京師。己巳,御宣政殿,大赦,改元光啟。 
  132. 132.0 132.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9. 〔文德元年二月〕庚寅,謁于太廟,大赦,改元。 
  133.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9下. 〔文德元年二月〕戊子,上御承天門,大赦,改元文德。 
  134. 134.0 13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文德元年〕三月六日,宣遺詔立為皇太弟。八日,柩前即位,時年二十二。……龍紀元年春正月癸巳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宣制大赦,改元。 
  135. 135.0 135.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大順元年春正月戊子朔,御武德殿受朝賀。宰臣百僚上徽號曰聖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禮畢,大赦,改元大順。 
  136. 136.0 136.1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9. 〔景福元年正月〕丙寅,大赦,改元。 
  137.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景福元年春正月丙午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大赦,改元景福。 
  138. 138.0 138.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乾寧元年春正月乙丑朔,上御武德殿受朝,宣制大赦,改元乾寧。 
  139. 139.0 139.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光化元年〕八月戊戌朔。己未,車駕自華還京師。甲子,御端門,大赦,改元光化。 
  140. 140.0 140.1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62. 〔天復元年四月〕丁丑,赦天下,改元。 
  14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天復元年四月〕甲戌,天子有事于宗廟。是日,御長樂門,大赦天下,改元天復。 
  142. 歐陽脩.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10. 〔天復元年四月〕丙子,大赦,改元。 
  143. 143.0 143.1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上. 〔天祐元年閏四月〕乙巳,上御光政門,大赦,制曰:「……可大赦天下,改天復四年為天祐元年……」 
  144. 劉昫.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0下. 天祐元年八月十二日,昭宗遇弑。……丙午,大行皇帝大殮,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 
  145. 司馬光. Template:Citation/make link. 维基文库, 266. 〔開平元年三月〕甲辰,唐昭宣帝降御札禪位于梁。……〔四月〕甲子,……王被袞冕,即皇帝位。……戊辰,大赦,改元,國號大梁。 

This article "唐朝年號列表"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唐朝年號列表.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參考書籍[编辑]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外部連結[编辑]

參見[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Portal”这个模块。

Template:唐朝年號 This article "唐朝年號列表"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唐朝年號列表.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