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亦武
This article "廖亦武"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廖亦武.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package.lua第80行Lua错误:module 'Module:Navbar' not found脚本错误:没有“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这个模块。 廖亦武(1958年8月4日—
This article "廖亦武"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廖亦武.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筆名老威,出生於中国四川省盐亭县,為中國詩人、流亡作家。他也是2012年德國書商和平獎得主[1]。
生平[编辑]
1986年至1989年,他相繼發表了《死城》、《黃城》、《幻城》、《偶像》等長詩。
1989年3月開始,中國幾十個城市爆發街頭抗議,隨後的6月3日下午,在天安門廣場寫下《大屠殺》這首詩。
1990年3月初,廖亦武組織劇組,籌備並拍攝了《大屠殺》的姐妹篇,詩歌電影《安魂》。再接下來的3月16日清晨,他和整個《安魂》劇組,大約10人左右,在重慶被國家安全局抓捕。後來他被判定為“政治犯”,以“反革命宣傳煽動”的罪名,坐牢4年。
1999年初夏,廖亦武先後出版過兩本書:《沉淪的聖殿——中國1970年代的地下詩歌故事》和《中國邊緣人採訪錄》。隨即,新聞出版局宣布該書為“反動書籍”,描寫了社會的黑暗。警察甚至查抄了印刷廠,他的民間出版人也被列為追捕名單。2001年初春,他再次化名“老威”,出版了《中國底層訪談錄》的60人刪節本,結果出版社遭到整肅。
廖亦武曾16次被阻止出境,2008年,在他寫作後來在臺灣和法國出版的《地震瘋人院——5月12日四川大地震記事》之際,從戶籍所在地轉回戶籍關係,並拿到護照。即便如此,2009年以中國為主題嘉賓的法蘭克福書展發給他邀請,他也被禁止出境而不能參加。2010年春的科隆文學,也有類似遭遇,廖亦武在機場被逮捕,同時接受數個小時的審問。稍後他公開向德國總理求救,終於在2010年9月,廖亦武首度被允許出境,來到柏林參加柏林國際文學節。而在2011年2月至5月,在多次要求出境不被允許的狀況下,廖亦武終於在7月2日走過中越邊境,然後5日自越南河內登機,於6日清晨飛抵德國。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廖亦武"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廖亦武.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廖亦武德国获奖,中国不高兴, 德国之声中文网,2012年10月14日
This article "廖亦武"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廖亦武.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链接[编辑]
- 燕子采访廖亦武:关于《中国底层访谈录》
- 老威,《中国底层访谈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5354-2126-5
This article "廖亦武"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廖亦武.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