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碩修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張碩修 | |
Born | 1971年3月4日 |
---|---|
🏳️ Nationality | 中華民國 |
🏫 Education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
張碩修(1971年3月4日—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生於台北市萬華區,人稱Social或Sosio,是卡米地喜劇俱樂部Live Comedy Club Taipei的創辦人,也是其節目總監,長期擔任編劇、導演、製作。1990年代曾任台灣渥克劇團團長,並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工作。[1] 2007年成立卡米地喜劇俱樂部,開始在台灣系統性經營與推廣脫口秀與站立喜劇,期間培養諸多演出人才,如陳彥壯、曾博恩、吳鳳(吳承鳳)、黃豪平、龍龍、賀瓏等[2]。
劇場類創作之外,張碩修從事電視編劇、小說、翻譯等創作,並於2014年以《百千萬傑-一個台灣商人的故事》獲得獲台灣文化部電視劇本創作獎佳作。[3]
生平[编辑]
台灣商人家庭出生,自少年時期便開始創作。1989年時期進入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就讀,同時期開始劇場、影片、小說的創作,並參與校內話劇社活動。當時劇場的主流是引用歐美劇本演出,但張碩修已經開始自創劇本的路線。[1]
劇場時期[编辑]
1993年時加入當時成立不久的台灣渥克劇團擔任演員。1995年於台北市公館參與開設台灣第一間咖啡劇場「台灣渥克咖啡劇場」,並在台北引發一波藝文表演與餐飲結合之風潮。[4]1996年成為台灣渥克劇團團長,並逐步將重心轉為幕後製作、編劇與導演。
1998年擔任台北小劇場聯盟臨時總幹事,並擔任製作統籌第一次引入香港林奕華導演來台交流,主持了「愛的教育二年級一A片看得太多了」演出與工作坊及演出,並開啟了林奕華後續在台灣的發展。[5]
1999年編導演《新千刀萬里追》,劇評鴻鴻評道:「本戲堪稱年來台灣製造最生猛凌厲的劇場作品。我們看見劇場形式遊戲如何烘托出、刷顯出真實的痛苦。」 本戲並於2001年受邀至香港藝術中心參加次世代劇場觀摩演出,使編導張碩修成為當時國內獲邀赴外,最年輕之劇場導演。[6] 後續重要作品包括《七》、《再叭就幹掉你》、《六人假期》等。
2002年起,暫停劇場活動,轉以影視編劇之工作為主。
卡米地時期[编辑]
2007年以劇場時期夥伴為核心,合力於台北市開設卡米地喜劇俱樂部,成為台灣第一間專營現場喜劇的俱樂部,以綜藝、脫口秀(站立喜劇)、漫才、短劇、即興為主軸持續發展,擔任製作、編導與經營者的工作。[7]
2010年開始彙整東西方理論,開辦脫口秀訓練營,連續四年的結業生分別成立站立幫、雙囍門、犀利客、好事派等團體,連同後來成立的Five Club,這些成員形成了之後台灣現場喜劇的主幹。[8] [9]
除了現場喜劇外,也推出喜劇類劇場作品包括結合了音樂劇與脫口秀的《OZ綠野仙蹤》、音樂喜劇《肥皂醫院》、《逆襲17歲》、《殺人練習簿》(改編自《新千刀萬里追》)、《大獨裁者的電影夢》等作品。自2013年起,多次帶領團隊前往中國各地演出、錄影、交流與教學,其中以愛情喜劇《愛上癮.愛上你》之演出為最多次。[10]
2020年,當世界在COVID-19的肆虐下暫停了大多數演出,張碩修以合夥人邱威傑為主軸,推出《吐槽大會之呱吉無法擋》演出,匯集了台灣現場喜劇的知名人物曾博恩、黃豪平、壯壯陳彥壯、黃逸豪、曹小歐、凱莉-王晴蒂、東區德、程建評、馬克吐司、大鵰博士、賀瓏。該演出標示出台灣現場喜劇的高峰。[11]
著作[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1.0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This article "張碩修"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張碩修.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