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ultiple image”这个模块。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又称彭德怀反党集团,是指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因为批评毛泽东三面红旗而被毛泽东定成反党集团的四个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1]

庐山会议[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main”这个模块。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廬山正式舉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當天充分肯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了一些左傾錯誤和經驗教訓,同時提交十九個問題與會討論。

當時毛澤東嚴重低估運動左傾錯誤,完全認為自己推行的是正確的路線,與他的講話內容、繼續推動反對和糾左錯誤相違背。他一直認為兩個運動發生的問題,整體來說仍是「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關係(即錯誤只是九牛一毛),以為在鄭州會議後已逐步解決,並自詡「成績偉大,問題很多,經驗豐富,前途光明」。這使會議內有一部分比率不小的人刻意迴避兩項運動的錯誤、缺點和教訓,不見客觀、冷靜氣氛。

會議上,彭德懷、张闻天、周小舟等人表示不滿有些人不多談點、深糾錯誤根源的態度(其實根源在於毛澤東的思想上),力圖從指導思想上糾左。劉少奇朱德也對兩項運動提出較溫和的批評。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國防部長的彭德懷在參加討論過程中先後七次發言對左傾錯誤提出極為尖銳的批評,甚至跟與會人士吵起架來。

1959年7月10日,毛澤東召集各小組組長講話,就各方面形勢總結。由於毛澤東没有從根本上糾正指导思想之意圖,彭德懷感到十分擔憂。同時他也顧及毛澤東本人的面子,因此選擇寫信給毛澤東以免引起「某些人的思想混亂」。

1959年7月14日,彭德懷將信交呈交毛澤東,他在信中肯定「大躍進」發動以來存在的嚴重問題及原因。他認為「建設工作比例失調引起各方面緊張」、「矛盾具有政治性」,犯錯原因是「客觀上缺乏建設經驗」、「主觀上是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存在很多問題」、「浮誇風和片面性,犯了不夠實事求是的毛病」、「小資產階級狂熱性、總妄想進一步跨進共產主義」,更指出糾左比反右保守思想更困難,必需經過努力才能徹底克服左傾思想。 一般認為雖然彭德懷的發言和信上的內容過火而激烈,但充分地反映了客觀實際和人民要求,內容大體都無誤。更有人认为,毛澤東在多次成功後,已開始被浮誇風氣蒙蔽,老是不想認錯,終於在1960年代初期及末期分別得到兩次極為嚴重的教訓。

1959年7月16日,毛澤東在彭德懷的信上加上「彭德懷同志意見書」的標題並印發全體與會人員。會議大方向從此由“糾左”變為“反右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首個嚴重政策及經濟錯誤的轉捩點。同日蘇聯政府單方面撕毀和中國的幾百個協定和合同,停止供應重要設備,撤走專家,更使毛澤東認定彭德懷等人與國外合謀要反政府。

從1959年7月17日開始,全部與會人士皆針對彭德懷信中內容討論。然而彭德懷等人尚未意識到毛澤東的盲目,黃克誠、周小舟、张闻天等在小組會中批評大躍進中出現的問題,肯定彭德懷信中指出的問題。张闻天說:「我們不怕沒有人歌功頌德,怕的是人家不敢向我們提意見。」彭德懷和张闻天的意見,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毛澤東“三面红旗”的領導方向和總路線。

1959年7月23日,毛澤東召集全體會議,對彭德懷進行極為嚴厲的批評,全盤否定他信中的觀點之餘,更間接表示要將事情放到解放軍「要麼跟我走,要麼就一拍兩散」的程度上。會議在短時間內變成批判大會,思想左傾的领导在毛澤東支持下帶頭攻擊彭德懷,論調愈趨離譜,甚麼「湖南集團」、「反黨綱領」、「逼主席下台」等,後來更升級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甚至說彭德懷等人是混進黨內的投機分子。毛澤東回顾了彭德怀的历史,说自己与彭德怀在历史上是“合作不合作三七开,合作三成,不合作七成”,还認定當時黨內外的批評意見都是嚴重右傾思潮,更誇張地說道「若不打敗這股反黨反馬克思主義思潮,三面紅旗就會倒下,黨和人民就要受重大損失」。

1959年8月2日,八屆八中全會中,毛澤東定性四人為「彭德怀反党集团」,會議通過《關於以彭德懷同志為首的反黨集團的錯誤的決議》和《為保衛黨的總路線,反對右傾機會主義而鬥爭》的議案,認定四人否定大躍進成績、反對經濟發展、反對全民煉鋼等,在對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領導犯了「具有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性質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

結果[编辑]

1959年8月16日,廬山會議閉幕后,毛澤東做总结说:「廬山出現這一場鬥爭,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兩大對抗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在中國,在我黨,這一類鬥爭,看來還得鬥下去,至少還要鬥二十年,可能要鬥半個世紀。總之,要到階級完全消滅,鬥爭才會止息。舊的社會鬥爭止息,新的社會鬥爭又起來。按唯物辯證法,矛盾和鬥爭是永遠的,否則不成其為世界。資產階級的政治家說,共產黨的哲學就是鬥爭的哲學。一點不錯,不過鬥爭形式,依時代不同而有所不同罷了。」

最後,毛澤東把彭德懷的批評定性為右傾機會主義的「猖狂進攻」。並劃定全國365萬人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一些所謂右傾者的職務,大躍進活動繼續並釀成兩年後經濟驟降至建國前的境況。1965年,毛澤東认为吴晗的作品《海瑞罢官》是要为彭德怀“翻案”,提出彭德懷與海瑞皆是不為社會主義接受的。

平反[编辑]

1977年,中共中央開始對彭德懷案進行重新審理。

1978年,中共中央宣佈為彭德怀恢復名譽,彭德怀受到全面公正的評價。1981年,中共中央宣布,关于“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革命集团”的决定是完全错误的,为四人完全恢復名誉。

参考资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Sid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Side box”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Portal”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彭、黄、张、周反党集团.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