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海頌
This article "愛海頌"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愛海頌.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NoteTA”这个模块。
愛海頌(英語:Seaside Sonata),位於香港九龍深水埗海壇街201、203及218號,毗鄰深水埗警署及通州街公園,是長江集團及市建局合作發展的私人住宅屋苑。物業由4座(第1、2、3及5座)高32至40層的大樓組成,共提供876伙單位,小學校網為40校網,中學校網為深水埗區,於2019年10月開售,首批180個單位的價單,折實平均呎價18,688元。物業到2021年7月分階段入伙。
歷史[编辑]
屋苑屬市區重建局海壇街、桂林街及北河街的重建項目,覆蓋三個相鄰的地盤。項目早於2006年2月17日展開,總綱發展藍圖到2009年10月獲批。根據最初的規劃,項目包含一條的內街,兩旁均設有商舖,並連接地面公共休憩空間及街道網絡。其中前庭廣場曾計劃設計為充滿地區歷史特色的園林設計,重建後可望提供約845個單位。[1]
市建局收樓爭議[编辑]
2013年9月,有居民表示市建局的補償不公平。居住在海壇街187D的居民表示市建局最初提出的賠償價為$3000多元一呎,後來雖然$5000多元一呎,不過同一街道,另一個重建項目(海壇街205至211A號項目及海壇街229A至G號項目)卻以$9800一呎的賠償價成交。雖然街坊曾經遞信、示威、遊行、打官司,但最後也無法讓市建局改變立場。有居住12年的住戶在人口凍結時並不在家,結果亦被指為空置單位和被指為「釘子戶」而得不到賠償。雖然其後曾經交出電費單、水費單證明,但市建局仍然要扣減三份一賠償。位於在通州街246號的地鋪連自住單位的業主曾經聘請測量師估價,為$15000一呎。不過市建局當初提出的賠償價低達$2800一呎,地政總署亦只開價$8000多元一呎。他們亦認為希望原區安置,可以做到「樓換樓、鋪換鋪、呎換呎」,將來可重回其原有的社區網絡,不想一生心血毀於一旦。[2]
執達吏突擊收回單位[编辑]
到2014年6月12日,市建局指受影響的600多戶居民中,仍然有7戶(包括2名天台、4名住宅及1名非住宅佔用人)未有遷出,因此要求法庭執達吏突擊收回單位。[3]戶主與兩子留守住所與市建局人員對峙,其中男戶主更一度攀出窗外,站在簷篷抗議1小時,他們不滿賠償價錢太少,未有向他們提9800元一呎賠償,只有7400元一呎。亦有住戶要求「樓換樓」。但最後返回屋內後,連同兩名兒子被保安員強行抬出大廈外,之後更被控涉嫌襲擊被捕。[4]
市建局截標[编辑]
項目在2014年12月9日截標時共接獲9份標書。包括長實、恒地、會德豐、華置、遠東發、及南豐,內地房企世房以及2家不知明財團。[5]長實於2014年12月22日奪得項目發展權。[6]
發展商延期交樓[编辑]
根據樓書,項目的關鍵日期原本為2021年6月。不過到2020年8月和2021年6月中,有業主先後兩次收到律師樓的信件,表示樓盤“基於暴動或騷亂、不可抗力事件及惡劣天氣延遲理由”,項目可能延期入伙。最後更延期210天交樓,終在2021年年尾前入伙。而市建局指出,項目住宅單位工程及裝修已在2021年年中大致完成,其中第1至2座更取得入伙紙。不過由於發展商需進行地盤外圍工程、同時安排政府部門驗收基座的多項政府設施等,需要等待發出滿意紙後才可安排買家收樓。[7]
規劃[编辑]
項目由4座物業組成,並分為3個地盤發展。第一座(海壇街218號)和第二座(海壇街203號)各設1座樓高29層和35層的大廈。而位於海壇街201號設2座37層商住物業(第3座和第5座)。單位實用面積介乎474至786平方呎,提供兩房及三房。特色戶有12伙,平台戶只有1伙,位於第1座7樓C室。而連天台戶則設11伙,位於各座頂層。
設施[编辑]
項目設有面積約19,409平方呎住客會所Club Sonatina,並分為男、女及家庭及兒童會所,合共設有約40項設施。男士會所設有逾80吋超巨型電視結合智能VR裝置、健身室、戶外泳池、桌球檯;女士會所設有藝術室、宴會廳、化妝間、Pastry Garden草坪和天空之圃等;而家庭及兒童會所以童話森林為主題,設小劇場、攀架滑梯、電子遊戲及迷你抱石牆等。[8]在園林方面,設九個綠化藝術花園區。
而各座地下設有商舖。
公共設施[编辑]
項目第3座和第5座旁設有佔地約16,146平方尺公共休憩空間。而第1座1至3樓設約20,452平方尺機構或社區設施,包括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特殊幼兒中心、長者鄰舍中心和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等。
批評[编辑]
在2006年市建局公佈重建項目時,原計劃將公共休憩空間「以鑑賞玉石和教育為設計主調」,中央部分為廣場「玉翠坊」,園內亦會設長660呎的卵石徑和觀賞平台。而基座建築外牆採用舊式唐樓外形設計。不過項目落成後的設計與當初構思差異很大,玉石的設計變成只有水池上四嚿大石,卵石徑和舊式唐樓設計完全消失,而觀賞平台只有兩級樓梯的高度。關注團體本土研究社批評市建局無規範公共休憩空間的標準和設計,認為是貨不對辦。[9]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愛海頌"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愛海頌.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愛海頌"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愛海頌.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This article "愛海頌"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愛海頌.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