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溪橋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This article "木瓜溪橋"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木瓜溪橋.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木瓜溪橋"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木瓜溪橋.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木瓜溪橋,為一座臺灣公路橋樑,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壽豐鄉之間、省道臺9線212k+800~214k+685[1]花東縱谷公路段),橫跨花蓮溪流域面積最大的支流木瓜溪,是連接兩地的主要橋梁。[2]

歷史[编辑]

花東公路早年是從秀林鄉銅門村榕樹部落旁仁壽橋跨越木瓜溪[3][4],但吉安、壽豐兩鄉的居民為來往方便省時,常冒險徒步通過木瓜溪鐵路橋,遂發生許多行人落橋或遭火車輾斃之事故。臺灣省議員徐輝國曾於民國53年(1964年)省議會第三屆第四次定期大會上提案,建議省府在木瓜溪鐵橋加鋪木板,以利行人並減少人命傷害,[5]不過省府回應如此容易造成事故、歉難照辦。[6]

興建[编辑]

民國67年(1978年)8月1日、臺灣省議會第六屆第一次臨時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省議員張俊雄提案,議員傅文政莊金生、蘇順國、張貴木連署提案興建花蓮木瓜溪大橋[7] 提案理由為便利花蓮南方地區農產品向北運銷、縮短花東公路9公里里程、節省車輛行駛時間20分鐘等。此提案後獲大會決通過,由省府於民國69年(1980年)起開始辦理,[8]因財政困難故採基金貸款方式興建,民國76年(1987年)時依此方式興建的橋梁約50餘座。[9]

通車後[编辑]

民國71年(1982年)木瓜溪橋通車,臺9線亦於民國72年(1983年)改採行經吉安鄉仁里村稻香村永興村干城村,壽豐鄉志學村平和村壽豐村的新線,舊有行經鯉魚潭的路線則由公路總局改編為臺9丙線[3][4]

民國71年(1982年)3月1日起該橋開始收過路費,為省政府「交通建設基金」的收費事業之一[10],過橋收費大車30元、小車20元,每月平均過橋費淨收入為2270千元(民國76年,1987年7-9月平均數)。[11]然東部居民屢次陳情無力負擔過橋費,並曾為規避而在木瓜溪橋收費站附近另外興建一條鄉村便道[12];《臺灣省議會交通委員會考察全省各收費路橋報告書》則認為橋樑收費政策雖不真正公平與合理、會加重百姓負擔,也有收費人員舞弊之情事,但東部為觀光地區、遊客眾多不應停徵,建議該橋改為單向收費,以減輕當地民眾之負擔。[9]省府則表示交通處正研擬優惠讓附近民眾免費通行。[13]該橋之過路收費政策至民國78年(1989年)1月1日才因為收足投資而停徵。[10]

民國106年(2017年)起,交通部為提升吉安鄉至富里鄉間之道路交通品質而辦理「臺9線花東縱谷公路安全景觀大道計畫」,計畫期程為民國106-113年(2017-2024年),總經費約94.7億元。其中木瓜溪橋改建長度約2公里,工程費達14億元,2020年2月時已完成發包,預計民國113年(2024年)前完工。[2]

影響[编辑]

該橋通車後,臺9線不再經過壽豐鄉鯉魚潭風景區,導致該地商圈沒落。

參考資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木瓜溪橋"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木瓜溪橋.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Template:Cite url
  2. 2.0 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3.0 3.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4.0 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建議省府迅速將花蓮縣木瓜溪鐵橋加鋪木板以利行人...〉,(1964-12-07):〈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議事錄〉典藏號:003-03-04OA-01-5-3-06-05518。
  6. 臺灣省議會公報第十三卷第十三期,頁613.
  7. 〈建議興建花蓮木瓜溪大橋,以利交通案〉,(1978-08-01):〈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公報〉典藏號:003-06-01EA-39-5-3-06-02383。
  8. 臺灣省議會公報 第四十卷第八期,頁五八二。
  9. 9.0 9.1 《臺灣省議會交通委員會考察全省各收費路橋報告書》,民國76年(1987年)。臺灣省議會/第八屆/第九次臨時大會/第三次會議。
  10. 10.0 10.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1. 〈省府收費橋樑收支狀況表〉,《臺灣省議會交通委員會考察全省各收費路橋報告書》,民國76年(1987年)。臺灣省議會/第八屆/第九次臨時大會/第三次會議。
  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3. 臺灣省政府函,主旨:貴會交通委員會「考察全省各收費路、橋」報告書案,辦理情形如說明,中華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廿八日七七府交二字第57708號。

This article "木瓜溪橋"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木瓜溪橋.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Portal bar”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木瓜溪橋"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木瓜溪橋.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