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
[[Category:|民权]]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民权是梁启超的政治思想。它超越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和仁政思想,而是一整套宣传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和宪政的理论。[1] 一开始是指与“君权”相对的概念。梁启超提出“民权”理念,一开始并非反抗专制,而是为了限制君权、体察下情。他认为西方民主政治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因此主张实行西式的议会民主政治。事实上,梁启超的这一思想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见解,也是戊戌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见解。《时务报》总经理汪康年、戊戌时期的思想家何启、胡礼垣都是这样认为的,在他们看来,只有“张民权”,才能改变“君民隔绝”的现状。梁启超的思想是建立在“复古意、采西法”之上的。梁启超在谈及《孟子》的“保民”思想时说道:《孟子》言:‘民为贵’,民事不可缓。此全书所言仁政,所言王政,所言不忍人之政,皆以为民也。泰西诸国今日之政,殆庶近之。惜吾中国《孟子》之学之绝久也,明此义以读《孟子》,皆迎刃而解。”当时梁启超对“西学”研究并不透彻,但对“中学”涵养丰富,他的思想正是建立在“公羊学”基础之上。戊戌政变之后,梁启超流亡日本,通过大量了解西方民主理论,完善了他的民权思想,从原来的“收君权”变成彻底的批判专制制度,其理论话语体系也由儒家思想转为西方民主思想。[2]
參考資料[编辑]
This article "民权"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民权.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