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子藩
米子藩 | |
![]() | |
日語漢字 | 米子藩[[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
平假名 | よなごはん[[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
羅馬拼音 | Yonago-han |
創藩日期 | 慶長5年 |
創藩理由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所在地 | 日本伯耆國會見郡米子 |
藩廳 | 米子城 |
家格 | 外樣 |
廢藩日期 | 元和3年 |
廢藩理由 | 轉封 |
米子藩(日语:米子藩[[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よなごはん[[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Yonago-han */?)是日本伯耆國會見郡米子的藩,慶長5年創藩,元和3年廢藩,石高在高峰期達175,000石,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是米子城[1][2]。
歷史[编辑]
慶長5年,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在關原之戰後憑其戰功從駿河國駿府城獲加增30,000石至伯耆一國175,000石,並且修建當時尚未完全建成的米子城,以此為居城,同時由於一忠年紀尚幼,因此江戶幕府派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代其施政。慶長8年11月14日,御家騷動爆發,村詮最終在米子城被一忠殺害,一忠本人則在慶長14年5月年僅20歲時死去,幕府以中村家沒有繼嗣為由將其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1][3]。
慶長15年7月19日,伯耆國被一分為四,伯耆東部劃為幕府領,西部則由加藤貞泰、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瓜分,米子則由貞泰從美濃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加增20,000石,以60,000石入主。元和3年,貞泰在大坂之陣建功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至伊予大洲藩而廢藩。同年,米子成為因幡鳥取藩的領地,他派遣首席家老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進駐米子城。寬永9年,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入主後,他改派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進駐米子,並且實施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1]。
歷任藩主[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家格 | 名稱 | 石高 | 藩領 |
---|---|---|---|---|
中村家 | 外樣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75,000石 | 伯耆國全域 |
加藤家 | 外樣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加藤貞泰 | 60,000石 | 伯耆國會見郡和汗入郡 |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米子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米子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Nav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米子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