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海隧道巴士H1線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NoteTA”这个模块。

  1. REDIRECT T:Infobox bus route
  2. REDIRECT T:Infobox bus rout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香港一條過海旅遊路線,屬由城巴有限公司營辦的「人力車觀光巴士」路線,於2009年10月18日起投入服務,由中環(天星碼頭)單向開往尖沙咀,途經西港城荷李活道金鐘皇后大道東銅鑼灣金紫荊廣場尖沙咀天星碼頭。H1線設下特別班次H2線,由尖沙咀單向前往中環(天星碼頭),途經旺角西九文化區中港城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1和H2線均取道海底隧道往返港九,當中H1線途經香港島和九龍南多個具傳統歷史的旅遊景點,獲包裝為「懷舊之旅」(脚本错误:没有“lang”这个模块。);而H2線則途經九龍南和香港島多個文化旅遊景點,獲包裝為「文化之旅」(脚本错误:没有“lang”这个模块。)。

歷史[编辑]

新巴及運輸署於《2009-2010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開辦全新旅遊路線H1,往返中環碼頭蒲飛路,去程途經荷李活道堅道,回程則取道德輔道西,全程收費為$8.7,並提供$50的一日票,班次為每30分鐘一班,為遊客提供穿梭中西區內各歷史遺跡和特色景點的開篷觀光巴士服務。建議獲區議會通過後,H1線於2009年10月18日投入服務[1][2]。2011年1月29日起,此線於半山區的總站遷往般咸道香港大學東閘入口,離開香港大學直接經薄扶林道北行返回中環[3]

不過,H1和第一代H2線投入服務後的服務範圍只限港島北岸,未有覆蓋九龍半島,乘客量一直處於極低水平,而往返半山及跑馬地旅遊景點的旅客需於中環碼頭轉乘兩線,未能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務。新巴及運輸署於《2014-2015年度巴士路線發展計劃》中,建議此線與第一代H2線合併,並延伸行車路線至九龍半島,經海底隧道往返尖沙咀,同時不再行經堅道薄扶林道德輔道西等較少遊客前往的路段,全程收費並上調至$33.0,一日票收費亦增至$200.0[4]。2014年香港爆發「雨傘革命」,此線受中環及金鐘佔領區影響,於該年9月28日起暫停服務[5],直至12月13日重新投入服務並與第一代H2線合併,新路線為循環來往中環(天星碼頭)(8號碼頭外)及尖沙咀,日景班次(每日16:30或之前由中環開出的班次)繞經荷李活道雪廠街都爹利街煤氣燈)及皇后像廣場[6][7]。2015年5月16日起,此線日景班次往尖沙咀方向於荷李活道近卑利街增設分站[8];同年10月12日上午十時起,此線位於中環8號碼頭外的總站遷回6號碼頭外[9]

新巴及運輸署於2016年3月向中西區區議會建議此線由循環線改為雙向運作,尖沙咀總站設於漢口道香港基督教青年會賓館外,以加強班次穩定性[10]。同年6月18日起,此線取消循環運作,以中環(天星碼頭)及尖沙咀(漢口道)為兩邊總站,同日起往尖沙咀方向駛至干諾道中後,繞經租庇利街德輔道中摩利臣街前往干諾道西[11][12]

香港的傳統特色市集(如灣仔街市油麻地果欄旺角花墟)一直是遊客到香港的熱門景點,而位於南九龍的彌敦道一帶的夜景是香港知名景點之一,但H1線未能覆蓋相關地區[13]。因此,新巴及運輸署於《2017-2018年度巴士路線計劃》中,建議H1線10:30由中環開出班次,改為途經灣仔街市、油麻地果欄及旺角花墟而不經荷里活道,並獨立編號為H1A;同時建議將此線於17:30起由中環開出班次,及19:45起由尖沙咀開出班次獨立編號為H2,往尖沙咀方向繞經眾坊街上海街,往中環方向則改經尖沙咀至旺角一段的彌敦道、亞皆老街、上海街、佐敦道加士居道前往海底隧道,使旅客能使用新路線更深入地欣賞油尖旺一帶的夜景及近距接觸廟街榕樹頭,而原有17:00的夜景班次則予以取消[13]。相關建議於2017年10月21日實施,H1A線「市集之旅」及H2線「夜景之旅」亦於當日起投入服務,此線往尖沙咀方向取消博覽道香港回歸祖國紀念碑及佐敦道近炮台街的分站[14]

2019年3月30日起,H1線往尖沙咀方向改經梳士巴利道西行和九龍公園徑前往新港中心一段廣東道,並聯同H1A及H2線往尖沙咀方向取消會議道灣仔碼頭及廣東道近新港中心的分站,亦聯同H2線往中環方向取消告士打道百德新街的分站,而H2線每方向的尾班車均提早半小時[15];同年7月27日起,H1線往尖沙咀方向繞經金鐘(西)巴士總站尖沙咀(天星碼頭),往中環方向繞經新港中心一段廣東道;H1A線往尖沙咀方向繞經金鐘(西)巴士總站而不經新港中心一段廣東道;H2線則改為往中環方向才繞經新港中心一段廣東道[16]

2020年1月13日起,H1及H2線往中環方向駛至軒尼詩道後,改經杜老誌道告士打道夏慤道前往干諾道中,不再途經修頓球場聖約翰座堂,而H1A線則取消服務[17];同年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香港爆發,H1和H2線均由2月17日起暫停服務[18]。隨後H1線由10月1日起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H2線則只於10月1日至4日期間提供服務[19],惟受疫情於11月起再度惡化影響,H1線於11月28日再次暫停服務[20]。2021年5月1日起,H1線恢復星期一至五來回各三班,以及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而H2線則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之服務[21],惟H1線於星期一至五之服務在同年6月1日起再次暫停[22],兩線於同年8月14日起更縮短服務時間[23]。2022年1月7日起,兩線再因客量變化而暫停服務[24],至同年8月14日才恢復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的服務[25],H2線往中環方向於翌日起不再停靠彌敦道近雅蘭中心,而改停前方之奶路臣街[26]

2023年1月13日起,H1及H2線再次重組服務,當中所有往九龍方向的班次皆由H1線營運,並改經皇后大道東銅鑼灣怡和街;兩線往港島方向則加經西九文化區[27]。同年5月2日起,兩線恢復星期一至五服務,H1線由中環碼頭開出時間為18:00和19:00;H2線由尖沙咀半島酒店開出時間為19:30和20:30[28]。因應城巴新巴專營權於2023年7月1日合併,H1和H2線於當日起改由城巴營辦[29];7月3日起,兩線增加星期一至五之服務時段[30]。2023年11月2日,過海隧道巴士H2K線投入服務,H1線往尖沙咀方向之尾班車時間提早至18:00開出,並暫停往中環方向之服務;H2線則調整尖沙咀開出之服務時間為星期一至五15:30-19:30及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2:30-19:30,直至2024年1月31日[31]

服務時間及班次[编辑]

中環(天星碼頭)
日期 服務時間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五 14:00-18:00 6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1:00-19:00 60
尖沙咀
日期 服務時間 班次(分鐘)
星期一至五 15:30-19:30 60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12:30-19:30 60

收費[编辑]

H1和H2線單程全程收費為$41.8,並不設任何分段收費[32][33];同時設有$200的全日票(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設半價優惠),憑票可在購票當日無限次乘搭H1及H2線[34]

此路線設有12歲以下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半價優惠,當中60歲-64歲香港居民、65歲或以上長者與合資格殘疾人士如以指定八達通繳付此線的單程車資,均可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提供的$2票價優惠[35],而每位成人乘客亦可免費攜同最多兩名不足四歲而不佔座位之小童乘車[34]。此外,乘客亦可使用指定電子支付工具[註 1]繳付車資,使用此支付方式的乘客可享有與其他城巴獨營路線或聯營線城巴班次之轉乘優惠,惟不適用於與非城巴路線之轉乘優惠,乘客亦不能享有「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及「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36]

使用車輛[编辑]

當開篷巴士未能提供服務時,部分班次會派出密封式雙層空調巴士行走

H1線開辦初期,新巴派出由富豪奧林比安 11米雙層空調巴士改裝成的空調開蓬巴士(VA51-VA55)行走[37]。巴士以人力車概念設計,並貼上仿照傳統人力車裝飾的全車身廣告,上層乘客可以全方位欣賞沿途風景,車廂內設有英語及普通話的導賞影片播放,介紹沿途各站景點。此外,新巴亦安排一輛披上人力車觀光巴士標準色彩的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10.3米(3360)作為此線後備巴士,該車一般情況下會行駛其他新巴路線,惟於惡劣天氣下,以及在空調開蓬巴士車隊進行維修或出現故障期間,便可在此線提供服務[38]

2015年,新巴將五輛丹尼士三叉戟三型 12米(1215-1219)改裝為半開篷形式,下層保留空調車廂,取代原有的富豪奧林比安開篷巴士行走此線[39]。同時,新巴亦將一輛新出牌的Enviro500 MMC 12米(5663)披上人力車觀光巴士標準色彩,作固定後備巴士之用[40]

2020年2月17日,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人力車觀光巴士」暫停服務,期間原有的丹尼士三叉戟三型半開篷巴士已陸續達到18年車齡期限,需要除牌退役[41],因此新巴將三輛Enviro500 12米(5550-5552)改裝成半開篷巴士,於2020年10月1日投入服務[42]

行車路線[编辑]

H1線所有班次皆由中環(天星碼頭)開出,途經民光街民耀街港景街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干諾道中(東行)、干諾道中(西行)、干諾道西德輔道西皇后街皇后大道西荷李活道雲咸道雪廠街遮打道美利道金鐘道皇后大道東摩理臣山道禮頓道邊寧頓街怡和街軒尼詩道菲林明道會議道博覽道東、會議道、鴻興道運盛街海底隧道康莊道(北行)、調頭支路、康莊道(南行)、梳士巴利道(西行)、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梳士巴利道(東行)及漢口道前往尖沙咀,當中假日由中環(天星碼頭)開出的班次並不經遮打道及美利道而改經德輔道中,具體停站請參考資訊框[32];H2線屬H1線特別班次,所有班次皆由尖沙咀開出,途經漢口道、中間道、九龍公園徑、梳士巴利道、彌敦道亞皆老街櫻桃街連翔道雅翔道、博物館道、柯士甸道西、廣東道、梳士巴利道、康莊道(北行)、調頭支路、康莊道(南行)、海底隧道、告士打道、杜老誌道天橋、杜老誌道、港灣道、分域碼頭街、龍合街、龍和道、民耀街及民光街前往中環(天星碼頭),具體停站請參考資訊框[33]

註釋[编辑]

Template:Commons category multi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包括AlipayHK「易乘碼」、支付寶、雲閃付或BoC Pay「乘車碼」,具有感應式支付功能的VISAMastercard及銀聯卡,以及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流動支付平台。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參考資料[编辑]

書籍[编辑]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其他參考資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3. 13.0 13.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2. 32.0 32.1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h1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3. 33.0 33.1 引用错误:<ref>标签无效;未给name(名称)为h2的ref(参考)提供文本
  34. 34.0 3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emplate:香港中西區巴士路線列表 脚本错误:没有“Navbox”这个模块。 Template:香港海底隧道巴士路線

H1 H1 H1


This article "過海隧道巴士H1線"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過海隧道巴士H1線.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Page kept on Wikipedia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