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軔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郭 軔 | |
Born | Template:Bya in 中華民國河南省武安縣 |
---|---|
🏳️ Nationality | 中華民國 |
🏫 Education | *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
💼 Occupation | 畫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退休資深教授
|
🏅 Awards | * 當選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
|
郭軔(1928年—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字之昊,國立師範大學退休資深教授,以「新視覺主義」理論揚名國際藝壇,並獲得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殊榮。繪畫風格捨棄寫實形體,融會東方的明暗與西方的色彩,呈現內心世界的抽象。[1]
生平[编辑]
郭軔,字之昊,1928年生於河南武安。童年時即展現其繪畫天賦,跟著啟蒙老師楊綠楊學習山水、書法及音韻,奠定日後擅長詩、書、畫的根基,因此日後將其書齋命名為「三研堂」。1949年國府遷台前曾先後就讀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與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師承楊綠楊、徐悲鴻、齊白石、艾中信、吳作人等諸位繪畫大家,1958年至西班牙留學進修,並於1961年於西班牙馬德里開創了「新視覺主義」畫派與理論,其藝術成就使他於1965年獲得當選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的殊榮,與朱德明、趙無極齊名。1962年學成回國後於國立師範大學(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所任教,1985年創設中華新藝術學會,並舉辦多次亞洲國際美展,一生致力於藝術創作、教學以及國際交流。其子郭強生教授雖為著名英美文學教授,但郭強生教授認為,父親自小對他全方位的藝術薰陶,才是培養他創作的藝術土壤。
郭軔教授的繪畫歷程除了赴西留學前的繪畫學習外,郭軔教授曾在臺灣省立美術館邀請展「馬德里‧臺北‧紐約」中呈現其三個時期的繪畫歷程︰
- 馬德里時期(1985-1962)︰新視覺主義初創,作品具象與抽象兼具,透過對西方文化藝術的了解反視中華文化,希望達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台北時期 (1963-1989)︰個人風格建立的階段,是郭軔教授消化西方藝術,並建立個人回歸東方的風格之關鍵期。
- 紐約時期 (1990-1994)︰是郭軔教授現代意識的塑型期,融合油畫、水墨、水彩等不同媒材與技法,結構與色彩更加自由。[2]
年表[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Multiple image”这个模块。
年份 | 摘要 |
---|---|
1928 | 生於河南省武安縣,字之昊,書齋號三研堂 |
1945-1948 | 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
1948-1949 | 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研究 |
1958-1962 | 赴西班牙公費留學,畢業於皇家藝術學院、又入西班牙中央最高學術院研究 |
1960 | 西班牙(馬德里)國家畫廊個展 |
1961 | 在馬德里首創「新視覺主義」畫派及理論 |
1962 |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個展(油畫、水彩)(臺北) |
1962-1971 | 任國立師範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 |
1965 | 當選西班牙皇家藝術學院院士 |
榮獲第12屆亞洲影展「最佳藝術指導」(《養鴨人家》) | |
1969-1971 | 參加巴西聖保羅國際雙年展(並任評審委員) |
1971- | 任國立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美研所教授 |
1975-1991 | 多次受邀參加國際藝術家聯展(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德國、南美洲、日、韓等) |
1979 | 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畫廊五十回顧展(現代、水墨、油畫、抽象)(臺北) |
1982 | 編纂《齊白石畫集》(臺北,國華書畫) |
1982-1991 | 受邀參加臺北市立美術館多項聯展 |
1985 | 任中華新藝術學會會長 |
1986-2003 | 亞洲現代美展(第1至8屆,漢城、福岡、臺北、吉隆坡、印尼等) |
1987-1988 | 中華民國現代美術展(美國巡迴展) |
1989 | 南美巡迴展 |
1989-迄今 | 受邀擔任歷屆全省美展、全國美展評審委員 |
1993 | 根生藝廊個展(臺北) |
《郭軔油畫集》出版(臺北,根生藝廊) | |
1995 | 臺灣省立美術館邀請展「馬德里‧臺北‧紐約」(臺中) |
《郭軔油畫展:新視覺抽象》出版(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 |
1997-1998 | 炎黃畫廊邀請展(高雄) |
1998 | 南山藝廊展(臺北) |
1999 | 師大教授巡迴展(臺灣) |
2006 | 中央美術學院「百花深處―郭軔藝遊記」個展(北京) |
2007 | 西湖美術館邀請展(杭州) |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特展(北京) | |
2009 | 西湖美術館邀請展(杭州) |
2010 | 「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臺北) |
「八十春―郭軔綜合媒材精品展」(臺北) | |
《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出版(臺北,長流美術館) | |
《八十春―郭軔綜合媒材精品展》出版(臺北,長流美術館) | |
2011 |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邀請展「遐隱―郭軔作品展」 |
《遐隱―郭軔作品集》出版(新竹,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
2013 |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邀請展「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 |
《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出版(新竹,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
《宇宙藝道先行者―郭軔》紀錄片發行(新竹,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藝術理念[编辑]
立藝[编辑]
郭軔教授認為,人類有創智的本能,但是創造智慧和運用智慧本身是兩回事,而且常會走入錯誤,但是惟有「藝術性的創智活動」始終存在,不斷追求完美的境界。人類用其智慧、生命、心力不斷地創作藝術,藝術創作就等於是人類所能創造的第二生命,而在權力傾軋和科學拓展下,惟有「智者」能讓藝術不被權力和科學吞噬,並保全其綿延不絕的生命。
藝術、學問、治世三者同樣都是需要高度運用智慧的活動,而且其成就與生命是可以等量齊觀的。「科學為生存工具之學、科技第一。哲學為生活規範之學、道德唯尚。藝術為生命創化之學,完美佔先。」[4] 因此在學問和治世中所建立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傳世價值外,更應加上「立藝」才是。
郭強生教授在《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的代序中提到:「『立德、立功、立言』被稱之為三不朽,成為中國人文思想中一個重要的追求價值指標。這三者強調個人對群體的貢獻,但涵括的面向偏重於形而外的社會倫理制度,某方面來說是壓抑了個人內在的情感,規範了渴望與想像,卻忽略了要達到立德立功立言的品格教化,過程中更不可少的是透過音樂美術文學的感染薰陶。」[5]
郭軔教授也如是說:「古人以仁、義、禮、智,為人之四端,而功、德、言、藝,皆為脫離四體而客存於不朽的極限;謂之生之四極,庶可名其分之難乎渺矣。」[6]
三研[编辑]
郭軔教授自小向楊綠楊學習詩、書、畫,此三者即為「三研」,而這也成為郭軔教授藝術創作之擅場。郭教授自述:「我一直關心中國文化精髓中的詩、書、畫三位一體的結合。」 [7]
郭教授認為中國的文字、詩歌由來已久,繪畫更早於前兩者,此三者隨著人類的生命不斷地生存、發展下來,三者之間必然是息息相關的。
中西合璧[编辑]
郭軔教授在北平藝專就學時即受精通中西的徐悲鴻影響,及至後來赴西留學,中國傳統詩書畫的藝術與西方的藝術相互交會,使其對藝術的疑問和憧憬更多,尤其是對「視覺」此一要素的認知。返國之後,郭軔教授開始嘗試回歸東方,同時台灣也進入了現代畫的學習風潮,在西方技法與東方生命的融合下,中西合璧成為郭軔教授在創作與教學上的方向。
徐悲鴻曾對郭軔教授說:「東方人學西畫為什麼?為的就是要畫好國畫!」[8],這句話對郭教授影響相當深刻,在歐美遊歷時,他體認到取法中西、融會運用,追求高創性,才能使繪畫藝術朝向極致。是以後來郭軔教授寫道:「為了地球人類藝術的全面發展,回歸東方不失為突進的要道,在東西文化百年的激盪中,我們應有所成,古人以為繪畫藝術功同六籍、妙參造化、聞道斯足,臂如用兵,致勝而已!」[9] ,王哲雄教授說「與西方同步,拿出自己的東西」[10] 是郭軔教授的最終理想。
新視覺主義[编辑]
在西班牙留學時,視覺藝術的衝擊帶給郭軔教授耳目一新的感受,郭軔教授自述:「我從立體派找到自由活化的空間,從超現實繪畫進入中和抽象,企圖使抽象世界中的一切,轉化為另一種具體,這就是『新視覺思想』以繪畫為主導結構之成立。像『創世』的紀錄、『宇宙』的終始、『心靈』的究竟等,便成為起手時期表現的範圍,部分作品中的(精神現象)題材已經開始。」[11]
郭軔教授擅長將東方的明暗與西方的色彩融匯,以抽象的方式呈現意念、意境,是把抽象的意念、意義具體化為實在,而不是將實在的事物抽象化。他認為創作是「藝術性的創智活動」,著重在對生命、心靈、情緒的關照,將抽象意義轉為具體化,而不受技法、媒材、顏色等的限制,要有時空上的自由。新視覺主義就是要透過視覺中那些類似形質的符號,去認知符號所承仔的抽象觀念,而引導抽象的具象,就必須透過藝術來呈現。所以郭軔教授說,「使人類可以相對性存在的──是那些抽象的符號群所組成的成語體系,我們在思想上的進步是因了新符號的增多,而創造新符號要靠藝術行為……『生命』在時間的意義乃是『求知情緒』在尋找新符號的過程,而『情緒』活度內容的全部紀錄,便是生命的實體──亦即『認知』的實體。」[12],換句話說,新視覺主義也可以說是「新認知主義」。
郭軔教授的兒子郭強生教授在《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的代序中如是說:「從我的眼光,我看見他在我這個年紀時最常探索的「生命」主題,已經進入了全新的境界。從一種質問的態度,與善惡美醜的角力,到如今更真率的面對內在情感的表露,這是時間的醞釀與累積。……父親的畫中,多了抒情的歌頌,回憶化為更豐富的色彩,「立藝」不是為不朽,而是更接近了生命的全貌,更讓人對生命產生由衷的喜悅。」 [5]從此段文字中可以看到,郭軔教授的藝術理念正是對生命、心靈和情緒的關照。
在郭軔教授的自序中,他說到:「宇宙的點滴,定與人的呼吸有關,人的思維從宇宙的形成而來,所以我們的情懷,無處不生,又豈能外於宇宙的用心,其間自有大用大合之機,容或有一番和諧之境。」 [13],這段話無疑是郭軔教授藝術理念的最佳註腳。
註釋[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封面內頁。
- ↑ 參照王哲雄,〈新視覺抽象-郭軔教授油畫展〉,《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25-29。
- ↑ 參照〈郭軔簡歷〉,《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頁5-6。
- ↑ 郭軔,〈臨場作答-展出自述〉,《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45-46。
- ↑ 5.0 5.1 郭強生,〈立藝〉,《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頁4。
- ↑ 郭軔,〈論「藝術」與「創智」及其形成的中西藝術現勢〉,《八十春|郭軔|綜合媒材精品展》,頁9。
- ↑ 郭軔,〈墨之霞系列〉,《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10。
- ↑ 郭軔,〈百花深處〉,《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34。
- ↑ 王哲雄,〈新視覺抽象-郭軔教授油畫展〉,《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28。
- ↑ 同上,頁29。
- ↑ 郭軔,〈臨場作答-展出自述〉,《八十春|郭軔|油畫精品展》,頁44。
- ↑ 郭軔,〈我對新視覺主義的尋找及其宣言的成立〉,《八十春|郭軔|綜合媒材精品展》,頁33-34。
- ↑ 郭軔,〈自序〉,《宇宙藝客-郭軔精品展》,頁3。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郭軔"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郭軔.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