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融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package.lua第80行Lua错误:module 'Module:Navbar' not found脚本错误:没有“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陳樂融(1962年6月22日—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台灣作曲人、作詞人、廣播主持人、編劇、文化評論家。
早年生活[编辑]
大學期間,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陳樂融在社團活動十分活躍,參與包括滔滔社、成大青年、成大新聞、筆會、國際關係研究社、話劇社等十餘社團,也以滔滔社大眾傳播組組長的身份主辦了第一屆「成大校園影展」。寫作方面,一共拿下「成大鳳凰樹文學獎」新詩、散文、小說、評論、劇本五類九座獎,其中評論及劇本均獲首獎,並在「中外文學」、「台灣日報」等刊物以各式筆名發表文章。陳樂融也於大四的時候翻譯並改編奧斯卡‧王爾德的劇作「無足輕重的女人」,於校內公演兩場,並協助策劃第一屆跨社團「成大藝術之夜」。
1986年,陳樂融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為「天下雜誌」的採訪編輯,後調任新成立之企劃部,並至中國生產力中心行銷經理講座受訓,為他啟迪了行銷企畫的概念與思維。離開天下後,陳樂融轉任久大出版公司企劃主任,參與「1986台灣影像年鑑」出版。
職業生涯[编辑]
唱片企劃[编辑]
1980年代中期,華語流行音樂產業的企劃概念正在起步,當時陳樂融加入了飛碟唱片,負責撰寫專輯新聞資料、廣告和內頁文案。作為唱片企劃,他的工作需要思考大眾的喜好,設計歌手定位,建立風格與形象,並量身訂定專輯主題。這一系列的企劃操作模式成為台灣音樂產業後來俗稱的A&R (Artists & Repertoire),以經營品牌的思維打造藝人,以研發產品的思維推出唱片。[1]陳樂融後來經歷企宣部長、行銷處長、藝人暨產品總監等職位,以企劃主管的身分設計並創作主打歌歌詞,他以對文字的高度掌握與歌詞設計的優勢,整合他對市場的觀察與大眾情緒的了解,在A&R這塊成功操作當時飛碟唱片旗下所有歌手及作品,包括蔡琴、蘇芮、王芷蕾、王傑、葉歡、小虎隊等。陳樂融也開創了由內部企劃主管領軍創作的運作模式,此系統流程後來也成為流行音樂界經營常態。[2]
歌詞創作[编辑]
陳樂融在唱片公司的九年多內,經手數百張唱片廣告文案、製作策劃工作,發表逾五百首國台語歌詞,曾創下「潤利」排行榜入榜次數最多、蟬聯週數最多之作詞者紀錄。他第一首正式發表的作品為和詹育彰合寫的「有我有你」,由伊能靜、裘海正、方文琳合唱。當年陳志遠老師的曲經常找陳樂融寫歌詞搭配,「雙陳組合」成為八零到九零年代歌迷共同的回憶,包括張雨生「天天想你」、歐陽菲菲「感恩的心」、王傑「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七匹狼電影主題曲「永遠不回頭」等。[3]
其他陳樂融的歌詞代表作包括葉蒨文「瀟灑走一回」、姜育恆「再回首」、郭富城「對你愛不完」、林志穎「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王傑「為了愛夢一生」、「安妮」、葉歡「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記得我們有約」、蔡幸娟「問情」、陳雷「往事就是我的安慰」等。他密集發表主打歌的創作高峰期為1988到1990年,平均二到四小時可以寫一首歌詞。 僅管已於1996年離開唱片公司,陳樂融到現在依然會受邀創作歌詞,近年的作品包括五月天瑪莎邀請創作的家家「無關了」以及由A-Lin演唱的電影「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主題曲「我都記得」。[4][5]
除了多類風格的流行歌,陳樂融也擅於以企劃角度創作各式主題的歌詞,如電影、電視、活動或特定單位的主題曲及公益歌曲等。他能夠在受限的歌詞篇幅當中寫出融入主題、符合歌手、也讓聽眾接受的主流作品。在這些主題歌曲中,也有許多合唱曲包括「美就是心中有愛」、「烈火青春」、「相親相愛」、「讓愛轉動整個宇宙」、「烽火」等。其中1995年發表的「相親相愛」於2008年為了四川大地震再度集結新的歌手群重新錄製,而2009年為了紀念921地震十週年的歌曲「讓愛轉動整個宇宙」集結了埔里國小合唱團、五月天阿信、蔡琴、盧廣仲、林宥嘉、范瑋琪、蕭煌奇、萬芳、陳昇等30餘組歌手合唱,並在2019年重新由蕭敬騰詮釋921二十週年紀念版。雖然陳樂融的作品數量非華語流行樂壇中最多的作詞人,但他卻是最多歌手在錄音間唱過他的作品的作詞人,包括蘇芮、黃鶯鶯、蔡琴、王芷蕾、姜育恆、蔡幸娟、葉歡、王傑、張雨生、任潔玲、潘越雲、蕭福德、五月天阿信、盧廣仲、林宥嘉、張芸京、品冠、戴愛玲、徐若瑄、范瑋琪、韋禮安、徐佳瑩、郭采潔、郭靜、梁靜茹、卓文萱、符瓊音等不同世代的歌手,都曾進錄音間演唱過陳樂融創作的作品。 [3][4][5]
廣播與網路事業[编辑]
在廣播與網路電台的領域,陳樂融也擔任了行政管理職、主持、節目製作等要角。自1989年起,他曾任漢聲、復興、中廣、人人、亞洲之聲、美國1300中文電台、芝加哥華語電台、紐約僑聲電台等單元主持人。1996年,陳樂融應彭國華先生之邀,參與了飛碟電台創台各項事務,包括行銷策劃及節目製作等,共同打造飛碟電台。隔年年底,蓋洛普收聽調查數據顯示飛碟電台達到大台北、台中、高雄之收聽率第一名。創台後,陳樂融擔任節目副總經理,先後主持「大夢想家」、「行銷大贏家」、「心靈投手」、「晚安我的愛」等節目。其中「大夢想家」節目於1999年獲頒新聞局「社會建設獎」。[6]
2002至2008年陳樂融也曾擔任六年台北之音「音樂Enjoy」主持人,2015年主持FM948蘇州音樂廣播之節目單元。2011年起,陳樂融擔任IC之音(竹科廣播)的「理性與感性」節目主持人。
除了廣播節目,在網路電台也可見陳樂融耕耘的成果,1999年網路電台剛開始發跡的年代,他和銀河網路公司合作創立「最愛夢想台」網站(後改名「銀河夢想台」)。2000年,在銀河網路公司及春暉國際多媒體公司等投資下,陳樂融也和音樂人小蟲成立了「Iwant-Music我要音樂台」(八音耀揚公司)並擔任總經理,推出華人世界第一個線上真人主持的24小時音樂頻道,發掘黃嘉千、施文彬、柯以敏、六月、張善為等多位藝人首次擔任音樂頻道DJ,並連續四年舉辦全球網路詞曲創作大賽,2002年「我要音樂台」結束,陳樂融轉任銀河網路公司媒體總監一年。
2000年,陳樂融創立並主持網路視頻訪問節目「銀河面對面」,起初是由線上廣播節目型態開始,後來轉型至網路視頻節目,至今已經累積達2,000集以上,為華人世界最長壽的網路視頻訪問節目。身為音樂圈跨界廣播主持與線上節目製作的第一人,陳樂融現在仍在持續製作主持「銀河面對面」,訪問過的藝人包括視頻首集的任賢齊,以及五月天、羅大佑、周杰倫、蔡依林、馬毓芬、陳珊妮、四分衛、劉若英、林生祥、楊培安、周傳雄、王彩樺、蘇打綠、徐佳瑩、鄧紫棋、茄子蛋、畢書盡、周湯豪、高爾宣OSN等不同世代的歌手,近年也把來賓觸角拓及電影及劇場工作者。[6]
影視與劇場跨界作品[编辑]
除了音樂創作和主持,陳樂融也在劇場發表許多歌詞與劇本,並擔任監製的工作,成為華語藝文界唯一一位橫跨唱片界和劇場界的作詞人。1994年,應製作人陳琪、導演梁志民之邀,陳樂融於台北國家戲劇院推出改編莎士比亞舞台劇「新馴悍記」,開啟日後與果陀劇場一連串合作的開端。以接近一年一劇的頻率,陳樂融參與多部音樂劇的作詞與編劇,累積超過百首音樂劇的歌詞創作,並曾於2001年短暫兼任果陀劇場的製作總監。其中,他作詞與編劇的音樂劇曾獲第一屆台灣晶球獎最佳原著劇本獎(Email情人),以及晶球獎最佳戲劇(天使不夜城),他也以歌曲「獨自一個人唱歌」(我要成名)入圍了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類最佳作詞獎。[7]
陳樂融參與編劇、作詞的作品包括「大鼻子情聖西哈諾」、「吻我吧娜娜」、「Email情人」、「天使不夜城」、「我愛紅娘」、「超級奶爸」、「冒牌天使」、「接送情」、「愛呀,我的媽!」、「搭錯車」等20部以上劇場作品。其中「愛呀,我的媽!」在2019年巡迴至新加坡,是果陀劇場繼2001年大陸巡演後首部海外演出的音樂劇。他擔任藝術總監、編劇與作詞的「搭錯車」旗艦版也於2019年再次巡迴全台及海外。[7]
在影視方面,陳樂融也擔任過編劇和監製的角色,包括「台北愛情故事之愛情讓人有點怪」、「好想跟你說」、騰訊網路大電影「我的燈塔就是你」監製及編劇、以及紀錄片「日暮歸鄉」藝術監製等。
其他企業資歷[编辑]
由於在音樂產業及電台累積許多管理經驗,再加上自身的行銷敏銳度及對藝文、傳播、娛樂界的了解,陳樂融曾多次受邀擔任企業的顧問、董事。除了曾經協助創辦「飛碟聯播網」,2007年,他擔任「元氣娛樂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暨策略長,推出「元氣售票系統」(即「拓元售票系統」前身),獨家代理中華職棒賽事售票及相關體育行銷業務。2009年陳樂融參與創立了台灣第一家手機答鈴廣告平台「鷗業新媒體」,擔任首席創意長,2016年任寬庭美學股份有限公司品牌諮詢顧問,2018年任巧克科技新媒體公司(台灣LINE TV)策略顧問。其他陳樂融近年參與過的業界兼任角色包括「PAR表演藝術雜誌」編輯委員、薛伯輝基金會第七屆與第八屆董事等。[7]
公共事務[编辑]
陳樂融經常受邀參與音樂及藝文相關的公共事務,擔任評審、顧問、董事或委員等角色。他為現今台灣藝文、傳播、娛樂界中,唯一橫跨四金獎項的評審(金曲獎、金馬獎、電視金鐘獎、及廣播金鐘獎),以評審的身份多次貢獻他在各界涉獵的經驗與見解。除了擔任四金獎項的多屆評審之外,他也曾任第二十屆金曲獎評審團總召集人和頒獎人。[6][8]
此外,為了發展台灣藝術表演的環境與平台,陳樂融也受台北市政府及文化部聘請,協助成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前名為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2013年,陳樂融受聘擔任文化局流行音樂產業推動委員會第一屆與第二屆的委員,負責中心成立、流程管理、計畫訂定等多項草創工作。同年,他受文化部聘請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籌備委員會委員,並於隔年擔任該中心第一屆董事,協助促成台中國家歌劇院及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成立。[6]
其他政府的計畫項目亦多次邀請了陳樂融擔任諮詢及評審委員,包括台北市文化局20餘項專案的委員(如台灣流行音樂口述歷史策展暨文物典藏計畫、電影製作補助案、流行音樂產業推動委員會等),以及從新聞局到文化部各時期10餘項專案的委員、顧問(如旗艦型唱片企畫製作及宣傳補助案、數位網站服務模式推廣流行音樂補助案、製作認識流行音樂輔助教材計畫等)。
除了政府的計畫項目,陳樂融也積極投入於台灣的音樂相關非營利組織,為創作人打造更友善的創作環境與生存條件。1999年,在版權體系尚未成熟的時代,他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MÜST)」發起的主要成員之一,協會旨在集體管理音樂著作權,保障音樂創作人之權益及音樂使用人之合法性。陳樂融於MÜST多次擔任要職,包括第一屆監察人、第五屆及第六屆董事與第七屆董事長等職。陳樂融自2002至2008年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第三屆至第六屆理事。2015年,陳樂融和彭季康、陳建寧、黃韻玲、鍾成虎等多位音樂人共同成立了台北市音樂創作職業工會,促進音樂創作者的工作權,提供創作人多項諮詢與勞健保服務。此為台灣首次音樂人自發性成立的工會組織,陳樂融被選為工會第一任理事長,卸任後被推為榮譽創會理事長。[7]
寫作[编辑]
陳樂融已出版過25本實體著作(包括以「安哲逸」筆名出版的作品)寫作主題從小說、散文、音樂評論至塔羅算命,十分廣泛。其中,多數主要出版作品現已於線上平台以電子書之形式發行。[9]
其他[编辑]
陳樂融的跨界參與也包括以下經歷:世新大學廣電系兼任講師、華視訓練中心歌唱班講師、Elle Style Swards風格人物大賞評審及頒獎人、「2014 Art Taipei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名人導覽大使、第六屆與第七屆海峽論壇之「海峽兩岸青少年新媒體文創論壇」主持人等。[7]
歌曲作品[编辑]
歌手 | 歌名 |
葉蒨文 | 瀟灑走一回 |
姜育恆 | 再回首、一世情緣、想哭就哭、痛快的歌 |
張雨生 | 天天想你、想念我 |
黃鶯鶯 | 讓愛自由、日安.我的愛 |
王芷蕾 | 悲歡歲月 |
歐陽菲菲 | 感恩的心 |
東方快車 | 紅紅青春敲呀敲 |
黃品源 | 它給我不同的快樂、留下來陪你生活 |
蔡幸娟 | 問情 |
陳雷 | 往事就是我的安慰 |
蕭福德 | 華西街的一蕊花 |
紅孩兒 | 亮出我的年輕護照、閃亮的心永遠愛你 |
小虎隊 | 逍遙遊、今天看我、叫你一聲my love |
郭富城 | 對你愛不完、傷心的話留到明天再說 |
林志穎 | 不是每個戀曲都有美好回憶 |
王傑 | 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為了愛夢一生、安妮、向太陽怒吼、孤星 |
潘越雲 | 癡情不是一種罪過、對你的10個疑問 |
鄭秀文 | 至理名言 |
張惠妹 | 排山倒海 |
楊培安 | 痛也不說出口的我、沒有白活、只要再看你一眼 |
戴愛玲 | 可惜你不在 |
裘海正、方文琳、伊能靜 | 有我有你 |
劉德華 | 今天 |
張學友 | 相信她,關心她 |
葉歡 | 記得我們有約、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誰在秋天撿到我的心 |
趙傳 | 忘不了的事,忘不了的人 |
蘇芮 | 砂之船、我不該看你的眼神、夢醒的我、一切為明天 |
呂方 | 朋友別哭 |
蔡琴 | 你是我心中雲一朵、火舞 |
合唱曲 | 美就是心中有愛、烈火青春、永遠不回頭、相親相愛、讓愛轉動整個宇宙、烽火 |
音樂劇及舞台劇作品[编辑]
音樂劇 | 出品單位 | 首演年份 |
“Cyrano de Bergerac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 | 果陀劇場 | 1995 |
“Kiss Me, Nana 吻我吧娜娜” | 果陀劇場 | 1997 |
“Angel: The City that Never Sleeps 天使不夜城” | 果陀劇場 | 1998 |
“City Lights 城市之光” | 果陀劇場 | 2002 |
“Wonderful World 我要成名” | 果陀劇場 | 2007 |
“The Marriage of Figaro 費加洛婚禮” |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 2008 |
“Hello Dolly! 我愛紅娘” | 果陀劇場 | 2010 |
“Spiral Show 海棠‧秀” | 萬達集團 | 2011 |
“Mamma Mia! 媽媽咪呀” (Chinese Version) | 上海文廣演藝 | 2011 |
“Mountains and Seas 山海經傳”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 2013 |
“The Star-星星的約定” | 看見台灣基金會 | 2014 |
“Love Ya Mom愛呀,我的媽!” | 果陀劇場 | 2017 |
“An Accident Of Love搭錯車” | Believe In Music International | 2018 |
舞台劇 | 出品單位 | 首演年份 |
“The New Taming of the Shrew新馴悍記” | 果陀劇場 | 1994 |
“Email E-MAIL情人” | 果陀劇場 | 1998 |
“My First Wives我的大老婆” | 果陀劇場 | 2005 |
“The Apartment公寓春光” | 果陀劇場 | 2006 |
Irma la Douce巴黎花街 | 果陀劇場 | 2007 |
“Super Dad 超級奶爸” | 果陀劇場 | 2013 |
“We’ re No Angels 冒牌天使” | 果陀劇場 | 2014 |
“Love for All Seasons 接送情” | 果陀劇場 | 2016 |
文字作品[编辑]
書名 | 類型 | 出版 | 年份 |
日安‧我的愛 | 語絲集 | 圓神 | 1989 |
你情我願 | 小品 | 圓神 | 1990 |
尋找生命的活水源頭 | 散文 | 圓神 | 1991 |
舞夢——麥可‧傑克森的心靈冒險 | 譯作 | 時報 | 1992 |
用青春追夢的人 | 散文 | 圓神 | 1992 |
星座刑事——雙子星的危險童話 | 大然 | 1993 | |
枕頭邊的音樂會 | 麥田 | 1994 | |
晚安‧我的愛 | 語絲集 | 圓神 | 1996 |
初戀24小時 | 語絲集 | 圓神 | 1997 |
超越今生的學習 | 散文 | 元尊 | 1997 |
行銷你自己直到成功 | Audiobook | 元尊 | 1997 |
我在花花世界 | 大塊 | 1997 | |
橘子需要愛 | 紅色 | 1998 | |
2025:新小王子21世紀地球探險 | 商智 | 1999 | |
我們一起說愛情(與資深廣播人陳美倫合著) | 三品 | 2000 | |
通往幸福的密語 | 散文 | 方智 | 2000 |
無限可能的起點:20歲不可不知 | 語絲集 | 智慧事業體 | 2001 |
向某些自己道別 | 散文 | 印刻 | 2003 |
愛要自由才幸福—66個愛與自由的疑問與解答(in the name of 安哲逸) | 散文 | 聯合文學 | 2003 |
安哲逸塔羅牌之天長地久—36個戀愛‧婚姻‧約會DIY靈測 | 「塔羅三部曲」 | 聯合文學 | 2004 |
安哲逸塔羅牌之名利雙收—36個學業‧事業‧財富DIY靈測 | 「塔羅三部曲」 | 聯合文學 | 2004 |
安哲逸說塔羅牌—靈思者的78個疑問與解答 | 「塔羅三部曲」 | 聯合文學 | 2005 |
我,作詞家—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意叛逆 | 天下雜誌 | 2010 | |
我,作詞家(簡體版) | 天津華文天下出版社 | 2011 | |
浮生 | 散文 | 凱特文化 | 2015 |
浮生(簡體版) | 中國出版集團現代出版社 | 2017 |
獎項[编辑]
年份 | 獎項 | 作品 | 結果 |
1990 | 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 | 記得我們有約 | 入圍 |
1992 | 第十五屆金鼎獎最佳作詞人獎 | Lyricist for “Merry Go Round 瀟灑走一回” | 獲獎 |
1993 | 金曲獎最佳方言歌曲作詞人獎 | 華西街的一蕊花 | 入圍 |
1993 | 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獎 | 瀟灑走一回 | 獲獎 |
1995 | 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 感恩的心 | 入圍 |
1996 | 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 相親相愛 | 入圍 |
1998 | 第一屆台灣晶球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 E-mail情人 | 獲獎 |
1999 | 廣播電視社會建設獎 | 大夢想家 | 獲獎 |
2009 | 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 獨自一個人唱歌(「我要成名」音樂劇) | 入圍 |
2018 | 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MÜST年度公演影響力」獎 | --- | 獲獎 |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3.0 3.1 3.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4.0 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5.0 5.1 5.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6.0 6.1 6.2 6.3 6.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7.0 7.1 7.2 7.3 7.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8.0 8.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9.0 9.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 陳樂融個人網站
- 陳樂融的Facebook專頁脚本错误:没有“EditAtWikidata”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String”这个模块。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資料脚本错误:没有“Error”这个模块。(說明)如果在角色介紹看到此訊息,請參考這個條目修改原始碼。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脚本错误:没有“EditAtWikidata”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String”这个模块。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脚本错误:没有“EditAtWikidata”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陳樂融"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陳樂融.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