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義
[[Category:|黃宗義]]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黃宗義(1951~)字宜堂,號鯤樵,別署東寧逸士,臺灣雲林人。當代書法藝術家、教育家,畢業於嘉義師範專科學校、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兼任教授。早年以傳統書藝創作為主,近年投入現代彩色書藝創作,嘗試與社會時事,現象對話。
生平經歷[编辑]
黃宗義,字宜堂,號鯤樵,別署東寧逸士。1951年生於臺灣雲林,畢業於嘉義師範專科學校、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所。現任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兼任教授。曾與李郁周、謝茂軒、施春茂等人於1980年同組「中華民國兒童書法教育學會」,現為換鵝書會成員之一。[1][2]少時從父親習字,初學柳公權、顏真卿楷書,青年時期受陳丁奇先生指導,學習魏碑、唐楷、王羲之王獻之行草與篆書、隸書,遍臨古代書跡。長年致力於書法創作、研究與教育推廣。[3]傳統書法創作以行楷為主,書風結合北朝碑體與行草筆意;近年投入現代彩色書藝創作,與社會時事、現象對話。[4]
書法創作[编辑]
黃宗義的書法創作包含傳統書跡與現代書法創作。傳統書法創作以兼融北朝碑體與行草筆意的「行楷」書風為主,透過結合行書、草書和隸書筆法,與放逸不羈的筆觸,形塑雄渾壯闊的感受。隸書書風嚴整端正,篆書則具漢隸與金文特點。[3]
現代書法創作大抵以1999年何創時書法基金會「傳統與實驗—臺灣書法雙年展」為契機,創作實驗性作品《震》,將暈染的顏體大字,寫於廢棄壁紙上,頗具現代性。50歲後陸續嘗試新興的彩色現代作品,別於傳統的構圖、布局、媒材與用色,書寫內容與社會時事、個人思想結合,與觀者產生連結。例如作品《94狂》,呼應潮流用語「就是狂」,用粗曠大筆,以綠色寫數字94為底,疊加紅色的「狂」字,紅綠對比強烈,與用語的狂放不羈相應。[5]
黃宗義認為「文學為書法靈魂,書法為文學彩衣」,書法家的內在涵養是書法藝術的核心。每位書家的本質、神采與生命的淬鍊,都會透過筆墨線條、經營布局呈現於作品中。而創作多勃發於日常的感悟,情動於中而發於筆內。[6][7]
主要著作[编辑]
《歐陽詢書法之研究》蕙風堂(1988)
《顏真卿書法研究》蕙風堂(1993)
《褚遂良楷書風格研究》蕙風堂(1999)
《認識書法藝術‧楷書》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1997)
《天隱廬書藝‧薪傳》明宗書法藝術館(2011)
《天隱廬書藝‧墨變》明宗書法藝術館(2011)
《天隱清興—黃宗義小品書法選》(2015)
《硯耕自在‧牛步安行—黃宗義書法集》蕙風堂(2021)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黃宗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黃宗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黃宗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黃宗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Category:|黃宗義]]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黃宗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黃宗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