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臺灣
This article "2009年4月臺灣"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09年4月臺灣.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 | 2009年4月 (民國98年) |
>> | |||||||||||||||||||||||||||||||||||||||||||||||||
| |||||||||||||||||||||||||||||||||||||||||||||||||||
臺灣新聞動態/維基新聞 | |||||||||||||||||||||||||||||||||||||||||||||||||||
世界/中国大陆/臺灣 |
4月30日[编辑]
4月29日[编辑]
- 保盛豐集團(PEM)涉嫌私募詐騙案,在台灣的幫兇包括渣打銀行、華南金控、安泰銀行、萬泰銀行、台中商銀、永豐香港分行在內,目前確定台灣投資PEM連動債,合計約超過七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30億元,受害者約1.6萬人。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SEC)控告PEM集團負責人彭日成(Danny Pang)涉嫌證券詐欺,美國法院並已下令凍結彭日成個人與PEM集團資產。彭日成(Danny Pang),已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逮捕,罪名為利用現金交易逃避向聯邦監管機構申報。[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月28日[编辑]
4月27日[编辑]
4月26日[编辑]
- 為因應於墨西哥及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發布三級防疫警戒,所有入境旅客必須通過紅外線體溫檢測,自墨西哥返國者出現感冒、發燒症狀一律強制隔離。NOWnew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第三次江陳會談於南京簽署海峽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海峽兩岸金融合作協議。
4月25日[编辑]
4月24日[编辑]
- 一個來自中國廣東省的25人旅遊團,中午搭乘遊覽車行經台北市信義計畫區的市府轉運站工地附近時,工地一座起重機吊臂從37樓高空墜落並砸中遊覽車尾部,造成3死、2傷。yam天空新聞─中央社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國時報1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3自由時報123
4月23日[编辑]
- 泛綠要求馬政府在第三次江陳會談必須談成第五航權,以維護臺灣權益,否則會強力抗爭。但官方表示很難談成。臺灣民航界及藍綠政治人物都認為三通納入第五航權對臺灣的航空公司有相當的幫助。自由電子報中央廣播電台脚本错误:没有“Unsubst”这个模块。聯合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4月22日[编辑]
-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午邀請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等大陸事務相關官員列席,由於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未列席,引發民進黨籍立委立委不滿,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與國民黨籍立委李慶華因此爆發肢體衝突,造成上午議程匆匆散會。yam天空新聞─中央社
4月21日[编辑]
4月20日[编辑]
4月19日[编辑]
4月18日[编辑]
4月17日[编辑]
4月16日[编辑]
4月15日[编辑]
4月14日[编辑]
4月13日[编辑]
4月12日[编辑]
4月11日[编辑]
4月10日[编辑]
4月9日[编辑]
4月8日[编辑]
4月7日[编辑]
- 《台灣壹週刊》第411期的〈封面故事〉報導,陳水扁在台北看守所寫的第二本書《關不住的聲音》披露,他在總統任內不應辭任民進黨主席,反而應以總統兼民進黨主席的身分做到總統卸任為止以穩定黨內;他也後悔當時提名蔡英文出任民進黨全國不分區立法委員,否則蔡英文不會成為民進黨主席,在蔡英文成為民進黨主席之前從未批評蔡英文的《自由時報》也不必寫社論[1]呼籲民進黨需要「有氣魄、不怕受傷的領導人」[2]。
4月6日[编辑]
4月5日[编辑]
台灣旅日棒球選手陳偉殷在今天初登板,面對的對手是橫濱隊,主投六局一分未失。終場中日隊就以六比零大勝橫濱隊,陳偉殷拿下他在2009年日本職棒球季的第一勝。陳偉殷這場比賽的勝投也是台灣旅外選手的第一勝,後勢看好。
4月4日[编辑]
4月3日[编辑]
4月2日[编辑]
4月1日[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2009年4月臺灣"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09年4月臺灣.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2009年4月臺灣"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09年4月臺灣.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2009年4月臺灣"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09年4月臺灣.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