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This article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疑似病例标准[编辑]
方案 | 疑似病例 | 流行病学史 | 临床表现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1] | 湖北省: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有流行病学史 中的任何 1 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 2 条。 |
(1)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 14 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 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2 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 班级等场所,出现 2 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注:试行第五版修正版、试行第六版中(4)的表述无括号内的内容 |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湖北以外省份: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有流行病学史 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 |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2] |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有流行病学史 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3条。 |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3] |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4] |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有流行病学史 中的任何 1 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或符合临床表现中的 3 条 |
①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 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14天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 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注:试行第八版及其修订版②中的表述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试行第八版④中的表述为2周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5] | 有下述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或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阳性(近期接种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不作为参考指标)。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6] |
确诊病例标准[编辑]
方案 | 时间 | 诊断标准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1] | 2020年2月8日[7]-2020年2月18日 | 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的疑似病例)或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湖北以外省份: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六版)[2] | 2020年2月18日[8]-2020年8月18日 |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3] | 2020年3月3日[9]-2020年8月18日 |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 4 倍及以上升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4] | 2020年8月18日[10]-2021年4月14日 | 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 抗体阳性; 4.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 IgG 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 4 倍及以上升高。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八版 修订版)[5] | 2021年4月14日至今[11] |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 IgM 抗体和 IgG抗体均为阳性。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九版)[6] |
参考资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1.0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2.0 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3.0 3.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4.0 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5.0 5.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6.0 6.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诊断标准.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