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蔣懷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Category:|倪蔣懷]]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Category:|倪蔣懷]]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倪蔣懷(1894年8月12日-1943年4月21日)是一位台灣藝術家,以水彩畫為主要創作形式,也是台灣最早期的水彩畫家之一。他的作品以描繪地方風貌為主題,留下了許多台灣早期歷史的珍貴記錄。[1]

生平[编辑]

出身與早年教育[编辑]

倪蔣懷出生於台北市公館,原名君懷。父親倪基元是私塾漢學先生,母親鄭氏原適蔣因,但因為蔣因早逝而再嫁倪基元,為紀念鄭氏先夫,將倪君懷改名為倪蔣懷。[2][3]由於父親是漢學家且家境小康,因此倪蔣懷自幼便跟父親學習詩詞和書法。1903年至1909年,倪蔣懷就讀於瑞芳公學校,並以一等賞的成績取得畢業證書。之後再應屆考取台北國語學校師範科乙科。[3]在國語學校期間,他對文學書法西洋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於課外參加日本「帝國習字學會」與「日本美術學院西洋畫科」函授課程。[4]

與石川欽一郎的師生關係[编辑]

1910年,倪蔣懷就讀國語學校二年級時,適逢石川欽一郎入校擔任改制成四年制的師範乙科圖畫課程教師,他便是石川在台最早的學生之一。雖然每週只上一小時的課程,但在三年修業期中,倪蔣懷與石川建立了亦師亦友的關係。[3][5]:18 在石川的影響下,倪蔣懷開始以寫生的方式描繪地方環境,成為台灣早期水彩畫的先驅,並留下許多台灣早期歷史風貌。[1]同期受石川指導的學生還有陳澄波、陳承藩、郭柏川王白淵等人,除了倪蔣懷與陳英聲以外,畢業後相繼赴留學,往後也都成為台灣第一代重要美術推動者與畫家。[5]:30倪蔣懷原本也懷抱著赴日深造的心願,但1913年畢業後即被派赴暖暖公學擔任四年的教期,隔年又與基隆礦業顏家的顏火炎之女顏對成婚,婚後育有2對子女。考量到倪蔣懷的家庭,以及當時台灣藝術家維生不易的處境,在倪蔣懷教職任期屆滿時,石川仍舊勸退他出國留學,鼓勵他留在台灣繼續努力,因此倪蔣懷便放棄了深造的念頭,在妻兄的勸說下投身礦業發展。[4][5]:28

藝術成就與參展[编辑]

倪蔣懷在1941年繪製的〈景美街道〉,是現存最早由台灣人繪製的水彩畫,因此他也被稱為台灣第一位水彩畫家,甚至是台灣第一位西畫家。[6][7]雖然倪蔣懷沒有繼續深造,也未成為全職藝術家,不過他仍維持與恩師石川及同袍的聯繫,工作之餘亦勤於作畫,並改由贊助的方式支持並推動台灣美術發展,這也使他成為台灣第一位美術贊助者與水彩收藏家。[3]

倪蔣懷20歲左右即在文學、書法與書畫上都有傑出表現。在1913年畢業於國語學校的當年,同時獲得日本美術學院西洋畫科結業試驗製作審查合格,隔年與石川共同於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展出作品。[4]1917年以〈樹木〉一作獲得第一回「春鳥會」二等獎,是台灣首度入選。[3][5]:24倪蔣懷於1926年入選日本水彩畫會會員之後,直至1941逝世前兩年之間,幾乎每年發表2件參展畫作。[4]另於1927年起分別以〈山間街〉、〈雙溪夕照〉和〈後街〉連續三年入選第一回至第三回臺展西洋畫部,不過後續倪蔣懷並未持續參展。[8][9][10][3]

倪蔣懷經常在工作的礦場或礦業公司事務所附近寫生,並詳細記錄時間、天氣、地方特色與表現重點。現存倪蔣懷作品中以1914年至1938年為數最多,似以日誌方式作畫,在創作顛峰時期,多以台灣北部礦業城市和他居住的基隆港為題,亦有台北城重要新建西式建築與大稻埕等,甚至遠赴南投鳳山四重溪鵝鑾鼻寫生。[5]:50-52與身為礦工並描繪礦工題材的畫家洪瑞麟不同,倪蔣懷是藉著巡視礦場的工作日常,紀錄周遭質樸的風土景致。比對他的速寫本、日記文字與水彩作品,可看出創作轉化的脈絡,以及對自身作品的反省。[5]:76

對台灣藝術的貢獻[编辑]

倪蔣懷不僅是一位藝術家,還是台灣美術發展的推動者和贊助者。1924年,倪蔣懷聯合、陳植棋、陳英聲、陳承藩、藍蔭鼎等人,借台北精神象徵「七星山」之名成立「七星畫壇」,是當時第一個由台灣本島人組成的畫會團體,[11]:94-99[1]每年在臺北博物館舉辦油畫與水彩畫發表會。[12]同時期石川領導成立了「台灣水彩畫會」,每年舉辦展覽以外,亦會邀請日本水彩畫家提供作品觀摩及演講,這些費用便由倪蔣懷出資。[3][七星畫壇成立四年後成員分散四地,在陳植期的建議下解散,另於1929年組成「赤島社」,主要成員包括何德來、范洪甲、倪蔣懷、張秋海、郭柏川、陳承藩、陳英聲、陳清汾、陳植棋、陳慧坤、陳澄波、楊三郎廖繼春、藍蔭鼎十四人。[3]赤島社成立同時,倪蔣懷獨資設立台灣繪畫研究所,由石川、陳植棋、楊三郎及藍蔭鼎擔任指導,應是台灣最初的私立美術補習班,研究所成立三年後年因故關閉,期間受教的學生約計25名,當中包括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等台灣重要畫家。[12][3]1933年倪蔣懷應邀擔任基隆東璧書畫會會長,活動範圍逐漸以臺北、基隆兩地為主。[5]:114-116

未完成的理想與遺產[编辑]

倪蔣懷在1936年因病由室外寫生改為室內作畫,更投入支持由石川學生組成的「一廬會」與「台灣水彩畫會」的運作,並多番提攜後進。[5]:124他認為台灣美術發展的困境是文化發展不夠全面,因此著手籌備成立美術館。從倪蔣懷的日記中已完成他預設的美術館的藍圖,並積極蒐購中、西藝術品作為美術館館藏。[5]:144-149然而1941年倪蔣懷因腎臟病臥床,並在1943年逝世,享年50歲。[2]2023年4月21日,倪蔣懷後代家屬將他近500件的個人創作、收藏藝術作品與文獻資料捐贈給台北市立美術館[13]

參考資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倪蔣懷"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倪蔣懷.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1.0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 2.0 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4.0 4.1 4.2 4.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2. 12.0 1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倪蔣懷"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倪蔣懷.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Category:臺灣1000專案草稿


This article "倪蔣懷"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倪蔣懷.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Page kept on Wikipedia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