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鐵州
[[Category:|呂鐵州]]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Category:|呂鐵州]]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Category:|呂鐵州]] 脚本错误:没有“AFC submission catcheck”这个模块。
呂鐵州(1899年6月17日-1942年9月24日),本名呂鼎鑄,台灣桃園大溪人,為日治時代畫家,屬於「京都繪專圓山四條派」系脈。早期多以傳統水墨畫為主,赴日習畫以後以花鳥畫聞名,其作品多以植物、花鳥動物等南國風物為創作題材,展現精湛造形之構圖等氣韻特質,呈現理想化的秩序感,有著「臺展泰斗」之稱。
生平[编辑]
呂鐵州幼時家境富裕,且父親呂鷹揚喜與地方文人雅士往來,在耳濡目染下使呂鐵州對傳統文學、書法及水墨畫培養出興趣。[1]1920年代中期,呂鐵州在父親過世後遷至臺北城外太平町開設繡莊,藉著為顧客繪製花鳥圖稿,以及臨摹明、清和近代中國名家之山水、花鳥與人物畫精進畫藝,奠定扎實的書畫功力。[2]:30
呂鐵州的中期藝術生涯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在1927年,日本殖民政權舉辦第一回官辦「臺展」,正式將現代化的新美術風潮引入台灣,奠基於傳統書畫的呂鐵州並未受到評審青睞而落選。臺展的落選促使呂鐵州於1928年前往日本,到圓山四條派為發展核心的京都繪專就讀,並在日本現代花鳥改革派旗手福田平八郎畫室習畫。[2]:46在1929年,呂鐵州以〈梅〉和〈秋葵〉參選第三回臺展,兩件作品皆成功入選東洋畫部,其中,〈梅〉更獲得特選的榮譽。[2]:59-60[3][4]然而,由於家中經濟變故,呂鐵州僅念了兩年多便在1930年返台。[2]:51回到台灣後,呂鐵州持續參選臺展,他的作品〈後庭〉獲臺展賞(1931)、[5]〈蓖麻に軍鷄《蓖麻中的軍雞》〉獲特選與臺展賞(1932)、[6]南國〉也同樣獲臺展賞(1933)。[7]連年獲獎使呂鐵州聲勢高漲,台灣新民報記者更林錦鴻更將他譽為「臺灣東洋畫壇的麒麟兒」。[8]
由於1930年間臺展興起一股新文人畫風潮。在呂鐵州創作的晚期,他開始思考轉型,並以風景寫生作品〈大溪〉參展第七回臺展(1933)。[9]這件作品展現了他企圖轉變題材、類型、技法和風格的心思。[2] 然而,正值轉型期間,呂鐵州因健康不佳而積勞成疾。他在1942年9月24日因心臟麻痺而逝世。[10][2]:119
相關藝術活動[编辑]
除了參與臺展的競賽和創作外,呂鐵州也積極參與推動畫會團體。他在1932年加入鄉原古統及木下靜涯所創立的「栴檀社」。[11]:160-166此後,他與1933年與林玉山、郭雪湖、陳敬輝等人組織了「麗光會」。又在1935年與郭雪湖、陳敬輝、林錦鴻、楊三郎和曹秋圃成立「六硯會」,[11]:220-225持續推出藝術教育活動。
呂鐵州也在藝術教學上多有貢獻。自1930返台後他開始在畫室指導學生。,他的畫室位於太平町五丁目八番地,後來遷至七丁目八十三番地,並在1936年正式立案掛牌為「南溟繪畫研究所」。曾在呂鐵州畫室中習畫過的弟子有林雪州、蘇淇祥、廖立芳、羅訪梅、呂孟津、余德煌、黃華州、許深川、陳宜讓、游本鄂等人。[2]:138-150[11]:226-229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呂鐵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呂鐵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2.0 2.1 2.2 2.3 2.4 2.5 2.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11.0 11.1 1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呂鐵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呂鐵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呂鐵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呂鐵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page exists already on Wikiped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