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逸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emplate:Blpsource package.lua第80行Lua错误:module 'Module:Navbar' not found脚本错误:没有“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安哲逸脚本错误:没有“lang”这个模块。,原名 Andreas Schaub[[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n的條目]],1991年3月18日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出生於瑞士利斯塔爾創作歌手作曲人填詞人、編曲人、音樂製作人,現居香港

生平[编辑]

早年生活[编辑]

1991年3月18日,出生於瑞士利斯塔爾,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1999年,8歲的他在學校提供的一個偶然機會下學習木結他,漸漸培養出對音樂和創作濃厚的興趣。10歲的時候,他連同好友與校內同學們組織起樂隊“No Name”,主要負責作曲、填詞和結他部份。其後,由於樂隊需要一位鼓手卻久覓不果後,他便擔起了鼓手一職。最後“No Name”隨著一眾成員漸長而無疾而終。14歲時,他遇上了另一群熱愛音樂的新朋友,並與他們組成樂隊“A Lauras Mind”,主要負責結他,當中每位成員都會參與音樂創作。16歲那年,他開始了獨立音樂創作,創立了“Always Meet Twice”,帶著木結他在各地酒吧和不同活動中以不插電的形式表演。

“Always Meet Twice”的由來[编辑]

為自己的音樂創立一個品牌一直是他少年時的一個想法。“Always Meet Twice”[1]是他16歲時為自己個人創作的第一首歌曲。靈感來自個人經歷,在不同場所表演給不同觀眾表演人來人往總有曲終人散之時,“Always Meet Twice”寓意「重遇」。歌曲最終沒有發佈,卻成為了代表他的音樂品牌。2010年,他以“Always Meet Twice”之名發佈了專輯“I Remember Sunday”[2];2012年,發佈了EP“Sandglass”[3]。2010年- 2014年間所有的個人音樂作品都是以“Always Meet Twice”的名義發佈。

亞洲生活[编辑]

聽了不少身邊朋友從亞洲旅行回來的體驗,對亞洲的興趣便逐漸萌芽。2011年,他第一次從瑞士到台灣旅行,對亞洲留下了第一個實體的印象。2012-2013年,再次兩度遊歷台灣,在台表演音樂。2014年從瑞士到亞洲生活,曾居台灣、上海,現居香港。[4]

音樂作品[编辑]

專輯[编辑]

專輯 發佈日期 歌曲 語言 作曲 填詞 編曲 監製
I Remember Sunday 2010年10月1日 1. Home [5] 英語 Andy Schaub
2. Everything [6]
3. Lost Inside [7]
4. I Remember Sunday [8]
5. Grace [9]
6. Always [10]
7. One Step Back [11]
8. Shake It [12]
9. Save Me [13]
10. Porcelain [14]
11. Twilight [15]
12. The One [16]
13. These Days [17]
14. It's You [18]
15. The Morning [19]

EP[编辑]

專輯 發佈日期 歌曲 語言 填詞 作曲 編曲 監製 發行
Sandglass 2012年11月1日 1. Sandglass [20] 英語 Andy Schaub
2. What You Got [21]
3. Take Me Away [22]
Basel 2021年5月28日 1. Basel [23] 普通話 Cathy KaWai Andy Schaub
2. 旅途 [24] 普通話 Cathy KaWai Andy Schaub
3. Goodbyes [25] 英語 Andy Schaub

單曲[编辑]

歌曲 年份 語言 填詞 作曲 編曲 監製
Sonne Und Mehr [26] 2014 德語 Andy Schaub
痕跡 [27] 2019 普通話 Cathy KaWai Andy Schaub
petrichor. [28] 2021 英語 Andy Schaub
Had It All [29] 2022 英語 Andy Schaub

電子音樂[编辑]

歌曲 年份 創作
ShangHigh [30] 2015 Andy Schaub
Here And Now [31] 2016 Andy Schaub
Gogol [32] 2016 Andy Schaub
The Feeling 2017 Andy Schaub

合作歌曲[编辑]

歌曲 年份 語言 主唱 作曲 填詞 編曲 監製
青春本我 2022 廣東話 何晉樂冼靖峰 Andy Schaub Andy Schaub、李敏文凱婷何晉樂 Johnny Yim
夢想這信仰 冼靖峰何晉樂文凱婷林君蓮蔡愷穎 冼靖峰、蔡愷穎 Nic Tsui 王雙駿

參考資料[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This article "安哲逸"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安哲逸.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