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2.0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This article "文革2.0"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文革2.0.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文革2.0是一個網絡用語,指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習近平執政後日益見長的文化等方面受壓迫的情況。而在香港常被用於指控中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打壓言論自由

產生与评论[编辑]

2019年秋,习近平中央黨校的一次开班講話中使用了58次“斗争”一词,新華社就此发表《“斗争”!习近平这篇讲话大有深意》一文,指出“这篇重要讲话的核心关键词就是“斗争”二字”[1]。9月,胡少江在自由亞洲電台发布评论文章,认为中共“以如此「好鬥」的姿態發表主旨演講,這如同公開宣示,習近平意欲超過了毛澤東,成為中共歷史上「最好鬥」的領袖”,胡少江分析指出习近平不顾海内外各阶层的不满,“要沿著自己的那條一條極左的瘋狂路線走下去,也表明了他將不惜一切手段對任何不同意見進行堅決的鎮壓”,胡少江表示“當下中國的政治荒謬和輿論一律幾乎與文革前毫無二致”,并表示是習近平在营造文革2.0[2]

2020年10月,德国之声发布名为《香港刮文革风 教师忧遭学生举报》的视频报道,指出在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历史通识等课程变得敏感,有教师因教材提及言论自由港独而终身不得再踏足任何校园,有亲中团体鼓励学生告密,搜集教师的“罪证”等,视频指出香港的文革风让师生关系失去互信,教师被迫自我噤声[3]

2021年5月,葉一知发布《中國文革 VS 香港文革2.0》一文,文中表示中共实施香港文革2.0的目的是由上而下鉗制甚至摧毀香港,并认为中共在借文革的殼來實行在香港的專權統治,葉一知表示中共实施文革2.0的终极目标应是“將中共施於大陸的一套搬到香港,教育、法庭、傳媒、網絡等全都要管,不容異見,不容反對”[4]

2021年8月,自由亚洲电台的新闻援引澳大利亞時評人皇甫靜的评论,指出习近平政权面对西方国家反制将采用「打土豪分田地」的方式發動民眾获取支持,這些支持者将是習近平在「文革2.0」中的生力軍[5]。同时,该新闻也援引了民主中國陣線創辦人之一的萬潤南观点,表示所謂共同富裕就是打著共同富裕的旗號來搶劫先富裕起來的人,并指出中國是往文革2.0的道路上走[5]

參考文獻[编辑]

  1.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文革2.0"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文革2.0.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5.0 5.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文革2.0"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文革2.0.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emplate:文革编年史

This article "文革2.0"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文革2.0.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