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脚本错误:没有“NoteTA”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Template:江泽民系列脚本错误:没有“Side box”这个模块。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是指2000年10月27日,香港有线电视女记者张宝华在记者会上詢問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是否钦点董建华两年後连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江泽民不满「钦点」一词,澄清自己只是「支持」,並斥责张宝华之事。最终200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董建华仍自动当选。此事對膜蛤文化影響甚深[1]。
選舉背景[编辑]
1996年1月26日,香港特區籌委會在北京市成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走進150多個籌委的人群裡,僅與董建華一人握手,普遍被喻為「眾裡尋他千百度」或「欽點」,英國和香港的政界和傳媒界由此知道江泽民在當年12月舉行的行政長官選舉裡中意董建華。[2][3]最終董建华當選,任期从1997年至2002年。
2000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赴北京向国家领导人述职。26日至27日期间,中共中央在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闭幕后不久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三场记者会。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召开第一场记者会;其间,有香港记者询问钱其琛中央是否支持董建华连任,钱其琛说支持。很多香港报纸第二天就以“中央领导人已经钦点董建华连任特首”为报纸头条[4]。10月27日上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召开第二场记者会[5],也有香港记者向朱镕基询问同样的问题,朱镕基没有回答。
記者會经过[编辑]
2000年10月27日下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召开第三场记者会。
张宝华当时是香港有线电视的时政记者,又就中央是否支持董建华连任特首一事向江泽民提问。江泽民面对记者的提问,先是风趣地以粤语“好啊”、“当然啦”回答,但随着记者提问为什么提前欽點董建华为特首,江泽民开始对“欽點”表露出不满情绪。他还称赞曾采访他的美国记者邁克·華萊士“比你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江泽民指责香港新闻界:“你们有一个好,全世界跑到什么地方,你们比其他的西方记者跑得还快。但是问来问去的问题呀,都too simple(太简单),sometimes naive(有时幼稚)”。[6][7]
当张继续追问下去时,江又用了带有责备语气的话语打断了她的话,“中国有句话叫‘悶聲發大財’……但是我见到你们这样热情,一句话不说也不好”,并威胁说,“如果將來你們報導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他重申没有要欽點(的意思),又说:“他现在是当特首,我怎么能不支持特首?”[8]
最后,工作人员出现,请记者们离场。
事件后续[编辑]
最终200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董建华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自动当选。
这件事令张宝华在香港记者界中一举成名,她的Youtube頻道亦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命名[9]。
事件在香港引發部分人不滿,江澤民發表講話後,多個示威者遊行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批評訓斥傳媒的說話是威嚇傳媒,他們高舉橫額,叫反對江澤民的口號,又要求普選行政長官。他們放聲明在門口後,燒毀江澤民的的相片表示不滿[10]。
一些海外媒体,特别是有法轮功背景的中文媒体,宣传此事侧重于顯示江泽民缺乏優雅风度[11][12]。
2001年12月,张宝华又被派遣来北京采访董建华述职。但在抽签环节只抽到与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会面的记者会,无缘采访江泽民。张宝华表示,她本来准备了不少问题采访江泽民[13]。江泽民的记者会上,又有港记询问“是否支持董建华参选”,江泽民表示,“已经多次回答过这个问题了,今天再给各位背诵一遍:支持董先生参选,相信董先生能够当选”[14]。
2011年后,即江泽民退休多年後,这一旧事在中国内地网络上再次悄然兴起[15],但在传播时带有喜剧色彩,甚至演变一种网络搞笑文化——膜蛤文化,网民谈论此事时,也未必对江泽民本人的行为采取负面评价[16]。
2016年,張寶華在新浪微博上捧着江澤民卡通像蛋糕合照,為江澤民九十歲大壽慶生,又懷念2000年新聞自由寬鬆[17]。
2022年11月30日江泽民逝世后,张宝华在Facebook上回应[18],称當年的訓言是“世紀金句”,并表示“沒忘記(江泽民)這些‘语重心长的提醒’,22年來繼續保持‘simple和naive’这样的赤子之心。”“江澤民的金句適合所有年輕人共勉,不論前面順境逆境,永遠『stay young, stay simple』(要保持年輕及簡單)。”同时,当年该事件的影片在网络上再次流行,以纪念江泽民。[19]
軼事[编辑]
- <mark class="noprint template-facttext" title="脚本错误:没有“lan”这个模块。">因[原創研究?]江泽民当时怒斥张宝华等香港记者“跑得比西方记者还快”。2014年,愛迪達推出《I am a runner系列》广告,邀请張寶華为阿迪达斯跑鞋代言[23]。
参见[编辑]
- 膜蛤文化:因本事件衍生出的亚文化。
- 江泽民:本事件的主人公之一,政治家,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
- 張寶華:本事件的主人公之一,记者,当时在香港有线电视负责报道两岸政治新闻。
- 彭定康:末任香港总督,被张宝华提到认为“江泽民在干涉香港的法制”。
- 董建華: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 六四事件
- 汪洋訓示台灣媒體人事件
参考文献[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This article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江泽民怒斥香港记者.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