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與引入其他語言專有名詞時常使用音譯的作法不同,大多数日语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常以汉字形式直接引入漢語。專有名詞以外,日語中的一般詞彙亦有部分直接以漢字寫法引入漢語,此為漢字文化圈中独有的一种现象。

日語中的和制汉语符合漢語一贯的造词习惯,在漢字文化圈中可無障礙傳播流通,而日語中非和製漢語詞彙的漢字寫法有許多並不符合漢語的造词习惯,甚至有语序與漢語相反之例。但由於其使用的汉字与词义密切相关,因此在漢語中亦常直接引入。

此種詞彙的引入方式类似借译,但又有所不同,借译是根据外語的字面意思进行逐词翻译,而日語中非和製漢語詞彙的引入则跳过了翻译的步骤,直接借用了日語中的漢字詞彙。

[编辑]

以下為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之例。

音讀訓讀混合組成的詞彙不能視為漢語詞。而有些在日語中常使用的漢語詞最初是以和語詞的形式存在,而後由和語詞的漢字寫法轉為和製漢語詞(和語轉換型和製漢語),再被引入漢語當中。

通用[编辑]

下面的词语被借入漢語後,已成为通用词汇,並广为使用。

日本文化[编辑]

以下词汇多为专有词,或于最近数年借入,多数反映日本文化或日本特有事物,但在中文中并非通用词语。由于借词方法仍属于基於汉字写法引入中文的日文和语词汇,故一并列出供参考。

注释[编辑]

  1. 仅部分地区使用此词语。
  2. 2.0 2.1 2.2 2.3 2.4 2.5 虽然古代汉语亦有此组合,但与现代用法不一。
  3. 3.0 3.1 3.2 中文写法现已与此不一致。
  4. 4.0 4.1 4.2 引入中文后,在词尾加上一字表示该名词的属性,这属于一类特殊的译法,类比cocktail:鸡尾+酒,beer:啤+酒。参见王力《汉语史稿》。
  5. 5.0 5.1 5.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6. 6.0 6.1 相比日語,現代漢語借入後意義範圍縮小
  7. 7.0 7.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8. 8.0 8.1 8.2 原为和语,汉字为宛字,即借用字,虽然皆对应音读,但不属于汉语词。

參考文獻[编辑]

  • 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

相關條目[编辑]

This article "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漢語中的非和製漢語日語漢字借詞.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