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山藩
郡山藩 | |
郡山城 | |
日語漢字 | 郡山藩[[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
平假名 | こおりやまはん[[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
羅馬拼音 | Kōriyama-han |
創藩日期 | 元和元年7月21日 |
創藩理由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所在地 | 大和國添上郡郡山 |
藩廳 | 郡山城 |
家格 | 譜代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伺候席 | 帝鑑間,享保年間 |
廢藩日期 | 明治4年7月14日 |
廢藩理由 | 廢藩置縣 |
郡山藩(日语:郡山藩[[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こおりやまはん[[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ja的條目]] Kōriyama-han */?)是日本大和國添上郡郡山的藩,元和元年7月21日創藩,明治4年7月14日廢藩,石高在高峰期達190,000石,藩廳是郡山城,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創建於享保9年8月,最初名為總稽古所,明治2年改稱敬明館,明治3年再改名為造士館。人口方面,享保9年時是21,738戶96,055人[1],享保11年時是112,033人,寬政10年時是92,717人,文政5年時是87,982人[2],《藩制一覽》則記載為22,557戶102,426人[3]。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方面,享保年間時上屋敷位於幸橋內,下屋敷位於駒込、本所猿江和淺草瓦町芝新堀,藏屋敷設於大津和大坂,大坂藏屋敷在明曆元年時位於長堀富田屋町,延寶7年時位於上中之島町,元祿年間時位於肥後島町,寶永6年時位於伊勢町[1][4],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在天保2年時位於寺之前町,文久年間之後則位於西院町[5]。
歷史[编辑]
元和元年7月21日,在大坂之陣中戰功排第二的水野勝成以60,000石從三河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入主郡山,領地是大和國添下郡約18,508石、平群郡約3,049石、式下郡約19,595石、廣瀨郡約9,647石和添上郡約9,900石。當時郡山城由於在大坂之陣遭到大野治房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等人攻擊,城下町也被縱火,因此田地均處於荒廢狀態。對此,江戶幕府負責重建石垣和護城河,房屋則由勝成負責。勝成最初暫住於洞泉寺,後來才定居於三之丸[6][1][2]。
元和5年8月4日,勝成獲加增40,000石,以100,000石入主備後福山藩,同年10月在大坂之陣中戰功排第一的松平忠明獲加增20,000石,從攝津大坂藩以120,292石入主郡山[1][6],領地是添上郡33村約12,243石、添下郡28村約19,506石、城下郡20村約19,107石、廣瀨郡20村約10,299石、葛下郡35村約19,004石、十市郡22村約10,560石、平群郡12村約3,060石、宇智郡22村約7,624石、吉野郡45村約8,874石、高市郡9村約3,386石、山邊郡9村約5,341石和河內國讚良郡4村約1,000石[7]:213-214。
忠明在入主郡山在二之丸興建住處,又將伏見城的城門轉移為郡山城的鐵門、一庵丸門、櫻門和西大手門。元和9年4月5日,郡山藩的藩士與奈良奉行眾之間爆發水谷亂鬥事件(又稱水谷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能鬥爭事件)。同年7月13日,江戶幕府將軍德川家光上洛,他在奈良遊玩期間曾經在郡山城逗留兩天。此外,忠明在任內起用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以及原本效力於福島正則的約30名浪人,又將原本位於雜穀町南面的遊廓傾城町轉移至洞泉寺町。寬永16年3月3日,忠明以150,000石加增至播磨姬路藩[1][6]。
寬永16年5月5日,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從播磨姬路藩以150,000石入主郡山,領地根據《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記載是添下郡31村約24,931石、添上郡32村約14,635石、城下郡30村約23,858石、葛下郡35村約23,271石、十市郡22村約13,199石、廣瀨郡20村約12,792石、吉野郡43村約10,891石、宇智郡21村約9,483石、山邊郡9村約6,676石、高市郡9村約4,232石、平群郡12村約3,812石以及河內國讚良郡4村約1,250石,其子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另有40,000石,根據《領地目錄書拔》記載,領地是葛上郡32村約24,149石、葛下郡5村約2,607石、高市郡7村約1,828石、十市郡3村約925石、忍海郡9村約3,563石、平群郡20村約6,924石,另有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米約112石,總共190,000石[7]:217-218。
慶安3年6月11日,勝行死去,其領地在承應2年10月8日由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承其中的30,000石,剩餘的10,000石則由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承,均為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寬文8年9月21日,政信被毒殺,由政勝三子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承其10,000石。寬文11年10月30日,政勝死去,作為嫡流的政長繼承其領地150,000石中的90,000石,庶流政勝次子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則繼承剩餘的60,000石,世稱九六騷動。由於政長原本領有30,000石,因此郡山藩的石高變為120,000石[7]:227-230。
延寶7年4月24日,政長死去,由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位。同年6月26日,政利領有的60,000中30,000石雖然歸還予忠國,不過獲賜30,000石,以60,000石加增至播磨明石藩,同時忠國也以150,000石加增至陸奧福島藩,忠英則轉封至播磨山崎藩[1][6]。同日,播磨明石藩藩主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獲加增15,000石,以80,000石入主郡山,領地根據貞享元年9月21日的《領地目錄書拔》記載是添下郡29村約23,653石、平群郡24村約7,104石、城下郡14村約14,091石、廣瀨郡19村約12,706石、葛下郡26村約18,054石、十市郡8村約3,140石和河內國讚良郡4村約1,250石[7]:236。貞享2年6月22日,信之在就任為老中後獲加增10,000石,以90,000石加增至下總古河藩[1][6]。
貞享2年9月15日,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從下野宇都宮藩以120,000石入主郡山,忠平任內曾經起用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處理財政。元祿8年12月12日,忠平之弟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位。寶永6年6月6日,忠平之兄陸奧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藩主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長子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作為忠常的養子而繼位,根據正德2年4月11日的《領地目錄書拔》記載,領地是添上郡28村約23,653石、平群郡24村約7,104石、城下郡19村約14,091石、十市郡9村約3,140石、廣瀨郡23村約12,706石、葛下郡32村約18,054石、河內國讚良郡4村約1,250石、近江國蒲生郡19村約12,350石、神崎郡13村約7,743石和淺井郡19村約9,906石,總共110,000石[8][1][6][7]:241。享保2年6月27日,忠直之子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位,享保7年9月30日死去,年僅13歲,同年11月忠村之弟7歲的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繼位,石高也減至50,000石。享保8年11月27日,忠烈死去,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由於沒有嗣子而被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郡山城則由丹波篠山藩藩主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在翌年2月28日接收[1][6]。
享保9年3月11日,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從甲斐甲府藩以151,288石入主郡山[1][6],領地是添下郡38村約23,653石、平群郡24村約7,104石、式下郡19村約14,091石、十市郡9村約3,140石、廣瀨郡23村約12,706石、葛下郡32村約18,054石、河內國讚良郡4村約1,250石、近江國蒲生郡26村約15,350石、神崎郡13村約7,743石、淺井郡22村約10,679石、高島郡31村約18,173石、坂田郡13村約6,172石、伊勢國鈴鹿郡2村約568石和三重郡13村約12,600石[7]:267-269,分別在神崎郡金堂和三重郡四日市(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設有陣屋[9][10][11][1]。
天明7年5月12日,由於年年失收導致米價高企,加上連日下雨和落雹,導致大坂爆發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翌晚隨即波及至郡山,有五家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遭到打毀,14日增加至14家米屋,15日也有一兩家米屋受害。5月16日至17日,酒屋和質屋等也成為目標,不過在大量地方官員戒備下逃過一劫。爆發打毀領地的最終遍及高田、今井、三輪、丹波市、下田、狐井、長尾、南今市等葛下郡各村以及五條附近的村,連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也被襲擊。最終,郡山藩發佈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表示嚴懲,並且禁止私藏米,下令必須全數出售[12]。
享和元年10月,伊勢國鈴鹿郡和三重郡的15村約13,168石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為添上郡17村、添下郡1村、十市郡5村、廣瀨郡2村、葛下郡11村、式下郡1村、平群郡1村以及河內國若江郡2村,總共40村約14,790石,石高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同時失去商業都市四日市[2][7]:272-273。文久元年5月28日,東禪寺事件爆發,郡山藩藩士有份在當時設於東禪寺的英國公使館迎擊。同年10月,和宮親子內親王降嫁,郡山藩負責在領地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至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的沿路以及住處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戒備。文久3年8月21日,郡山藩在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時出兵至吉野[1][6]。
鳥羽伏見之戰後,郡山藩決定支持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慶應4年正月9日,郡山藩取代丹波柏原藩負責保護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翌日又奉命前往大坂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方面戒備。正月14日,郡山藩又派兵前往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方面戒備。另一方面,位於領地內的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作為京都與攝津之間的要地,卻又肥前平戶藩負責把守,理由是江戶幕府有恩於郡山藩,其立場仍然不明。正月17日,郡山藩先後派兵至泉涌寺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把守,也先後派人負責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和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等人的護衛。其後,郡山藩在戊辰戰爭中主要負責軍需補給,明治2年6月2日憑此功績獲下賜1,000兩[13]。明治4年7月14日,廢藩置縣[1]。
歷任藩主[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家格 | 名稱 | 石高 | 領地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譜代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水野勝成 | 60,000石 | 大和國添上郡、平群郡、式下郡、添下郡和廣瀨郡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松平忠明 | 120,292石 | 大和國添上郡、添下郡、式下郡、廣瀨郡、葛下郡、十市郡、平群郡、宇智郡、吉野郡、高市郡和山邊郡 河內國讚良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90,000石 | 大和國添上郡、添下郡、廣瀨郡、葛上郡、葛下郡、十市郡、平群郡、宇智郡、吉野郡、高市郡、山邊郡和忍海郡 河內國讚良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20,000石 | 大和國添下郡、葛下郡、葛上郡、式下郡、十市郡、廣瀨郡、平群郡和忍海郡 河內國讚良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80,000石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廣瀨郡、葛下郡和十市郡 河內國讚良郡 | |
本多家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20,000石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十市郡、廣瀨郡和葛下郡 河內國讚良郡 近江國蒲生郡、神崎郡和淺井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10,000石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50,000石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和式下郡 河內國讚良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151,288石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十市郡、廣瀨郡和葛下郡 河內國讚良郡 近江國蒲生郡、神崎郡、淺井郡、高島郡和坂田郡 伊勢國鈴鹿郡和三重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十市郡、廣瀨郡和葛下郡 河內國讚良郡 近江國蒲生郡、神崎郡、淺井郡、高島郡和坂田郡 伊勢國鈴鹿郡和三重郡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十市郡、廣瀨郡、葛下郡、添上郡河內國讚良郡和若江郡 近江國蒲生郡、神崎郡、淺井郡、高島郡和坂田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大和國添下郡、平群郡、式下郡、添上郡、十市郡、廣瀨郡和葛下郡 河內國讚良郡和若江郡 近江國蒲生郡、神崎郡、淺井郡、高島郡和坂田郡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ilh”这个模块。 |
註解[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郡山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郡山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郡山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郡山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參考資料[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郡山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郡山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2.0 2.1 2.2 2.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7.0 7.1 7.2 7.3 7.4 7.5 7.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郡山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郡山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外部連結[编辑]
-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Navbox”这个模块。 脚本错误:没有“Navbox”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郡山藩"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郡山藩.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