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花月夜 (1995年電影)

来自EverybodyWiki Bios & Wiki
跳转至:导航、​搜索

脚本错误:没有“NoteTA”这个模块。package.lua第80行Lua错误:module 'Module:Navbar' not found香江花月夜》(脚本错误:没有“lang”这个模块。[1][2][3],是一部1995年上映的香港時裝音樂電影,由資深音樂人泰迪羅賓身兼監製、導演、配樂及主演,其他主要演員包括鄭嘉穎曹永廉陳藝鳴,亦是三人首次演出電影。故事橫跨1960至1990年代,以一家夜總會與當中的駐唱歌手為主線,反映香港社會與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但在票房及口碑上皆不成功。

故事大綱[编辑]

[1][2][3][4]:104

演員表[编辑]

演員 角色[註 1] 演出性質[註 2] 簡介
泰迪羅賓[1] Johnny K 領銜主演 1960年代英語流行曲興盛時期,紅極一時的搖滾歌星。1970年代國語流行曲興起後步入低潮,留在香江夜總會擔任駐場歌手多年,並打算創作粵語歌,但至1987年才寫成一首《不枉此生》。訓練徒弟高志、張家穎成為歌星。
鄭嘉穎[1] 張家穎(成年) 香江夜總會廁所清潔工之子,1967年時6歲。性格忠厚、害羞[5]。高志的好友,兩人一起成為Johnny K的徒弟,長大後組成The Marbles,在組合中擔任伴奏。後因對名利及師父的迥異態度而拆夥。獨立發展後成為當紅歌手,香江夜總會結業前夜在該處舉行了演唱會。
鄭家維[6] 張家穎(童年) 友情演出
鄭家麟[6] 張家穎(少年)
曹永廉[1] 高志(成年) 領銜主演 無父無母的孤兒[5],自幼在街上當擦鞋童,擅於辭令及圖利。奮鬥心強但為求成功不擇手段[5]。張家穎的好友,兩人一起成為Johnny K的徒弟,長大後組成The Marbles,在組合中擔任主音,出道後走紅,認為張家穎只是沾自己的光。後因對名利及師父的迥異態度而拆夥。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陳仲達[6] 高志(童年) 友情演出
朱威廉[6] 高志(少年)
陳藝鳴[1] 梁靜兒(成年) 特別介紹 夜總會經理梁炳之女,生於六七暴動時,因當時街上危險,在夜總會內由嬉皮士打扮的醫科畢業生接生[註 3]。童年時常與年長幾歲的張家穎、高志玩耍。父親死後留學歸來,接掌夜總會。聰明能幹亦可愛[5]。先後與高志、張家穎相戀。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黃美棋[6] 梁靜兒(童年) 友情演出
江麗娜[6] 梁靜兒(少年)
陳國新[1] 梁炳 夜總會的經理,Johnny K的摰友,邀請Johnny K在夜總會長期駐唱。七三股災後團結員工繼續經營。1987年某天一邊看着女兒寄來的信件,一邊聽着Johnny K試唱剛寫成的粵語歌《不枉此生》,悄悄離世。
陳美琪[5] 梁太 梁炳之妻,七三股災後跑路。
張之亮[5] 廁所張 張家穎之父,夜總會的廁所清潔工,好賭。七三股災後跑路,遺下兒子於夜總會。
楚原[5] 李老闆 夜總會本來的東主,七三股災後跑路,失蹤多時。1984年(對白交代為戴卓爾夫人北京時跌倒兩年後),與大李老闆現身於夜總會辦公室,授意梁炳繼續全權經營[註 3]。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畢國智[5] 星爺 夜總會的印度裔守門護衛(1960年代起)。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谷德昭[5] 王小晶 夜總會侍應(1960年代起),喜歡拍攝及寫劇本,希望進入影視業。影射王晶。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鄭則士[5][3] 盲七 夜總會常客,黑幫老大。1979年時交代他已入獄。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苑瓊丹[1] 大家姐 夜總會常客,盲七之妻。在盲七入獄後接掌其勢力,1980年代打算投資王小晶的電影。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陳輝虹[6] 江探長 夜總會常客,與盲七勾結的探長。1979年時交代他已離開香港。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王馨平[5] 王麗君 1973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7],影射鄧麗君[3]
康鏡賢[5] 洪山 1973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有「寶島歌王」之稱,影射青山。片中演唱《愛情的代價》,但在電影原聲大碟的資料中,此歌演唱者為黎明[7]
黎瑞恩[5] 徐小燕 1984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演唱《風的季節》[7],影射徐小鳳[註 4]
李蕙敏[5] 李豔敏 1987年在夜總會演出的歌星,影射梅艷芳[註 4]。片中演唱《夢伴》,但在電影原聲大碟的資料中,此歌演唱者為關淑怡[7]
張堅庭[5] 嘉成表哥 夜總會職員(粵語流行曲興起時期)。1979年十號颶風期間[註 5]與星爺、王小晶等人打麻將[3],建議賭術精湛的王小晶寫關於賭術的劇本售予電視台,並表示正等待表妹游泳到香港參加香港小姐競選[註 3]。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鄒靜[8] 李智表妹 嘉成的表妹,1979年十號颶風期間披頭散髮來到夜總會投靠表哥(暗示從中國內地偷渡)。名字影射利智。夜總會結業演出的觀眾之一。
黃錦江[3] 大李老闆 1984年與失蹤多時的李老闆出現在夜總會辦公室,李老闆稱他為自己現在的老闆,九七後生意就是他的[註 3]。按演員自述此角是高幹[註 4]
白嘉倩[3] Debbie Johnny K的舊相好,唱片監製[註 4],拒絕協助高志與張家穎出道。
文雋[3] Tommy Debbie之夫。
成奎安[5] 大傻 大家姐的部下。
羅蘭[3] 龍姑 夜總會的清潔工人[註 4](梁靜兒接掌時期)。
潘源良[8] Poon Johnny K的朋友,音樂界人士,不看好高志與張家穎的潛力。
John Laudon[6] John Johnny K的外籍朋友,音樂界人士,不看好高志與張家穎的潛力。
Uncle Ray[8] 不明 在音樂頒獎禮上頒發最佳組合獎予The Marbles。
Joe Junior[8] Philip Johnny K的朋友,兩人一同觀看了The Marbles的分道揚鑣演唱會。
待確認[註 6] 嘉嘉 不明 Johnny K的忠實女歌迷,1973年Johnny K步入低潮時準備到英國留學,將自己整理多年的剪報交給偶像,鼓勵其振作。1980年代仍有從英國寄信予Johnny K。The Marbles分道揚鑣演唱會後,她陪同Johnny K離開香港。

創作與製作[编辑]

創作背景[编辑]

本片由泰影軒製作有限公司製作,該公司由具備電影製作經驗的香港資深音樂人泰迪羅賓,在唱片公司寶麗金的支持下創立[9]:142。故事構思源自泰迪羅賓1980年代末在康城影展觀看過的一部關於夜總會興衰的黑白默片,他有意以香港為背景拍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卻沒有投資者感興趣,直至以夜總會歌手為主題的香港舞台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及其電影版獲得成功,他才重新提出自己的構思[10]。本片亦被視為有着《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影子[2]

故事橫跨1960至1990年代[8],歷經英語流行曲國語流行曲粵語流行曲分別興起的時期[11],道出香港社會與流行音樂文化的變遷[10]。在片中身兼監製、導演、配樂及主演的泰迪羅賓[10][9]:220,正是1960至70年代英語流行曲熱潮時期香港樂隊的代表人物之一[10][12],他自言在故事中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生活體驗[10]

劇本由陳錦昌撰寫第一稿,再由李敏、吳文輝撰寫第二及第三稿[10]。女編劇李敏是替泰影軒製作的電影《青春花火》寫劇本時,始認識泰迪羅賓,她是作家及填詞人,早年曾是二人女子音樂組合夢劇院的成員,熟悉流行音樂界[10]。李敏亦將劇本改編為小說[5]

選角[编辑]

三位主演的年青演員鄭嘉穎[註 7]曹永廉陳藝鳴都是首次演出電影,其中鄭嘉穎與曹永廉都是新晉歌手,與角色身份相近[10];陳藝鳴則是沒有演藝經驗的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女生,她在一個卡拉OK歌唱比賽被泰迪羅賓發掘,並通過試鏡獲得是次主演機會[13][10]

本片有大量客串演出的角色。其中四位年青歌手王馨平[註 7]黎瑞恩[註 7]李蕙敏康鏡賢演繹了各代著名歌手。[5]

能說粵語的印裔角色星爺最初找不到合適人選,最終影星金漢凌波的兒子畢國智自薦演出,並參與了幕後工作,本片是他踏入電影圈的早期作品。[5]

製作[编辑]

據當時的報道,本片的成本近港幣一千萬[14]。片中不同年代的夜總會場景在元朗八鄉的嘉龍片場的三廠搭建[5][10][註 8]。1994年11月8日開鏡[5],原定於該年12月10日殺青,但後來需延期至12月末[10]。期間曾有一名特技演員受傷,住院一周[5]

故事橫跨多個年代,美術指導袁澄洋佈景設上採用「舊中有新」的風格;編劇李敏在對白設計亦主張「新舊融合」,迎合1990年代的觀眾。[10]

本片是泰迪羅賓監製的電影首次採用電腦剪接。由於需趕在農曆新年前完成後期製作,他亦首次嘗試在香港進行杜比音響處理。[5]

音樂[编辑]

作為講述樂壇變遷的電影,本片選用了多首不同年代的著名流行歌曲,並重新編曲。此外亦有原創歌曲,如作為主題曲的《不枉此生》,部分由泰迪羅賓親自創作,部分由李啟昌劉諾生[註 9](即客串演出的John Laudon)作曲,填詞方面則主要由編劇李敏負責。[5][10]

公映與發行[编辑]

香港[编辑]

在香港,本片的電影評級為II級,於1995年3月4日至3月10日在東方院線上映,票房為港幣1,123,489元[1]。票房遠低於報稱成本。

正式上映的時間被視為該年賀歲片的第三檔期。早於農曆新年前已進行了慈善首映場,農曆新年期間亦安排過優先場,當時外間估計本片將被安排在賀歲片的第二檔期正式上映,但最終編排到第三檔期。據泰迪羅賓及東方院線的東主黃百鳴解釋,最初確有計劃在賀歲片第二檔期上映,但鑒於本片以新人擔綱,在第二檔期面對常有強勁陣容的競爭對手十分不利,亦宜增加宣傳時間,故在農曆新年前已決定在第三檔期上映,並提前進行宣傳,這手法與東方院線1994年宣傳《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相類似,並非臨時改變計劃。[14]

台灣[编辑]

在台灣,本片的電影評級為普通級,由東方星港發行,於1995年5月13日至5月19日上映,票房為台幣39,270元。[4]:71

中國內地[编辑]

據泰迪羅賓的傳記,泰影軒因1993年製作《誘僧》一片而被中國內地列入黑名單,本片成為該公司的解禁之作,1996年12月在第二屆中國珠海電影節參展並獲得多個獎項提名。[9]:144,150-151

1995年至1997年間未有本片在中國內地作商業發行的紀錄。[註 10]

其他[编辑]

泰盛影視市場推廣公司(Tai Seng)曾發行美國錄影帶[3]。飛圖二友影碟發行有限公司(Fitto Mobile)曾發行VCDLD影碟版本[3][6], 廣視娛樂有限公司亦曾發行VCD[6]

獎項[编辑]

頒獎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名單 結果
1995 第32屆金馬獎 最佳電影歌曲 泰迪羅賓、李啟昌劉諾生[15] 提名
1996 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只愛你(作曲:劉諾生;填詞:李敏;主唱:鄭嘉穎)[16] 提名
第二屆中國珠海電影節「飛龍獎」 最佳男配角 泰迪羅賓[17][9]:151 獲獎

註釋[编辑]

  1. 本片大部分角色登場時,都有字幕展示其角色名稱。
  2. 按片頭及片尾名單。
  3. 3.0 3.1 3.2 3.3 此情節在中國內地版本被刪剪。
  4. 4.0 4.1 4.2 4.3 4.4 按飛圖二友版本VCD(香港電影資料館藏)收錄的製作特輯中,演員之自述。
  5. 當指颱風荷貝
  6. 按片尾友情演出的演員出場序推斷為石嘉欣。
  7. 7.0 7.1 7.2 當時為寶麗金唱片旗下歌手。
  8. 來源誤作「嘉農片場」。
  9. 來源誤作「劉錢生」。
  10. 未見列名於《中国电影年鉴》1996、1997、1998-1999的進口影片發行統計相關章節。

參考文獻[编辑]

  1.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2. 2.0 2.1 2.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4. 4.0 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5.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6.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7. 7.0 7.1 7.2 7.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8. 8.0 8.1 8.2 8.3 8.4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9. 9.0 9.1 9.2 9.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0.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2.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3.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4. 14.0 14.1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5.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6.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17. 脚本错误:没有“citation/CS1”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香江花月夜 (1995年電影)"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香江花月夜 (1995年電影).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