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花瓶
This article "政治花瓶"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政治花瓶.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脚本错误:没有“Message box”这个模块。 政治花瓶,是指徒有虛名使其不具備足夠權力和制衡作用的政治人物、政治組織、監管機構。例如古時受監國、攝政、訓政等控制的傀儡皇帝、傀儡元首等傀儡统治者,近現代的傀儡政權、衛星黨也屬於政治花瓶。
中華人民共和國[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统一战线组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由於受到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緣故,在投票結果通常以絕對多數獲得通過,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橡皮圖章」和「政治花瓶」[1][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的八大民主黨派(即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革、民盟、民建、民進、農工黨、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盟),因并无太大实际影响力而被视为政治花瓶[3][4]。
中華民國[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Side box”这个模块。
中華民國在動員戡亂時期實施戒嚴,只有中國國民黨、中國青年黨及中國民主社會黨為合法政黨,但後兩者的政治影響有限,被視為政治花瓶。黨禁解除後雖未解散,但從此迅速泡沫化、銷聲匿跡,被社會所遺忘。甚至在2020年4月29日,內政部廢止民社黨的備案。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编辑]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也有兩個民主黨派,即朝鮮社會民主黨和天道教青友黨,並參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選舉,亦是参加朝鮮祖国统一民主主义战线的主要民主政党,但受朝鲜劳动党所控制,被視為政治花瓶[5]。
参考文献[编辑]
- REDIRECT Template:Delete
脚本错误:没有“Redirect_Template_List”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政治花瓶"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政治花瓶.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This article "政治花瓶"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政治花瓶.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
参见[编辑]
脚本错误:没有“Portal”这个模块。
This article "政治花瓶" is from Wikipedia. The list of its authors can be seen in its historical and/or the page Edithistory:政治花瓶. Articles copied from Draft Namespace on Wikipedia could be seen on the Draft Namespace of Wikipedia and not main one.